织明 - 第1331章 右都督
第1331章 右都督
乾清宫內,次辅吴甡和阁员黄景昉、蒋德璟正跪地叩首,不住嘴地请求崇禎皇帝收回打算任命永寧伯张诚为剿贼督师、总督保定等七镇军务一事。
却见內阁首辅陈演缓缓起身,原本以为他会像自己一般,恳请皇上收回成命,不曾想却听他说道:“皇上,既然侯恂、陈新甲皆不便督师剿贼,而洪承畴又身处辽东重地不可轻调,孙传庭才到陕西大军未成。
臣愚见……不妨委永寧伯中军都督府右都督之职,使之以右都督之名调度河南地方官军,行提督中原剿贼军事之实,再委一员干臣佐其督运钱粮,暂且稳住中州形势。待朝廷有了合適人选,再任命剿贼督师,全权统筹调度中原剿贼事宜。”
陈演的这番话语,震惊了乾清宫內的所有人……
吴甡、黄景昉、蒋德璟等人看向陈演的目光中,满是不解之情,他们不懂陈演为何会放弃自正统年以来確立的“文臣掌枢要,武臣听徵调”格局,竟然会建言永寧伯张诚提督中原剿贼军事?
就连在一旁伺候的內监王承恩都略感诧异,他虽然知晓陈演是一个守旧的人,又既庸碌且刻薄,常常依靠推諉塞责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更深知他之所以反对侯恂出任督师,实为打压东林一党的余脉。
但却未曾想到,陈演竟会如此大庭广眾之下,公然推荐永寧伯张诚提督中原剿贼诸军事,这岂不是將他自己置於满朝文官的对立面了吗?
不过,崇禎皇帝闻听陈演之言,却是喜出望外,他原本紧锁的眉头也略见舒展,而微微上扬起的嘴角,更彰显其心中得意之情。
“首辅提议委永寧伯提督中原剿贼军事,你们都是何意思啊?”
吏部尚书郑三俊的反应出乎眾人意料,只见他起身抱拳奏道:“皇上,臣赞同首辅所提之议,永寧伯久歷战阵,才堪大用,当得提督中军剿贼军事之职!”
…………
吴甡、黄景昉、蒋德璟三人目瞪口呆,他们想不通郑三俊这是咋地啦?
在他们几人眼中看来,郑三俊乃万历年间的老进士了,累任知县、南京礼部清吏司主事、归德知府、福建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浙江布政司参政提督粮道等职。
在天启朝,更被召为光禄少卿、后改太常寺少卿、歷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添设右侍郎等职,更是不与魏忠贤之阉党坑瀣一气,被陷害去职,归家閒住。
到了崇禎朝,他又被重新启用为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后因侯恂被诬贪腐一事受牵连,罢官归里,直到崇禎十五年才再次被重新召回闕下,加太子少保衔,出任吏部尚书一职。
像郑三俊这样的人,就算他不是东林一党的核心人物,但无论怎样来讲他身上的文官標籤,那都是焊死了的,是他死了都改不掉的底色。
正是因於此,吴甡等人才会觉得郑三俊赞同永寧伯张诚“以武人新勛贵身份,重掌督师之权”,岂非是在挖天下文官的根基嘛?
不过,此时此刻,他们三人也只敢在心中暗自愤恨,最多也就是拿满是不解的眼神偷望郑三俊和陈演,那眼色中甚至还隱含了一丝怨毒之情。
其实,他们的心里只有文官集团利益,眼中已经完全看不到当前的现实,更看不到国朝的未来……
当然,也或许他们对於国朝的未来並不关心!
他们这种文官心里已经只剩下利益了,至於大明朝的未来——那是他们老朱家的事儿了,那是坐在御案后面的崇禎皇帝自己个儿的事儿了……
无论谁来当皇帝,无论这个朝廷是大明,又或是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朝廷,都和他们关係不大。
毕竟,不管谁来坐龙庭,都少不了他们这班子文官来帮著治理天下,而现在总督兵马的督师,竟然改由文臣换作武勛来担任,这不是在掘天下文官的墙角嘛?
所以,今天即使有崇禎皇帝的大力支持,吴甡、黄景昉、蒋德璟等人也要反对一下,否则此事一旦传扬开来,他们也就不要再在朝廷里混了!
因为得罪了皇上,无非就是罢官归里,就算下了大狱,那也有重新起復的机会,可一旦彻底得罪了天下文官,那就会被打入真正的另册,永世再无翻身的机会,甚至还会被他们设计毒害。
…………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郑三俊,你这个大冢宰是赞同陈阁老的提议,委永寧伯提督中原剿贼军事啦?”
既然已经做出了明確的表態,郑三俊便也不再有所遮掩,他十分明確地回奏道:“回皇上,臣赞同首辅所提之议。”
郑三俊之所以如此表態,也是实属无奈之举。
大明朝的文官集团如今虽势力庞大,但內里却也是派系林立,相互倾轧不断,即使已经掌握了朝廷的中枢大权,可內部却又推选不出真正的人才,尤其是熟识军事的干才。
当然,这也有崇禎皇帝的原因在里面,朝廷频繁追责问责,导致眾多阁臣、督抚获罪被斩,也进而引发大明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態。
再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大明朝已经从明初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衡的机制,异化为如今的文臣完全压制武將形式,但是在现实中却是像左良玉这样的军阀化將领比比皆是,实际上文官督师已经很难做到真正的调度节制他们了。
其实,崇禎皇帝也不是十分想让永寧伯来做这个提督,可满朝文臣却又无一个让他能够放心任用之人,他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毕竟,武勛重新掌握军权这个事儿,若是与大明朝的江山稳固比起来,对於崇禎皇帝而言並不见得是多大的坏事,只要大明朝还在,只要他崇禎还是皇帝,无非给予张诚重赏罢了。
大不了——就封他个当世公侯,又如何?
“你们几个阁老,又是何意见?”崇禎皇帝的语气中明显已经有了不耐烦的意思。
最⊥新⊥小⊥说⊥在⊥⊥⊥首⊥发!
吴甡偷眼瞧了瞧黄景昉和蒋德璟二人,见他们似鸵鸟般將头死死贴在地面,心中暗自嘆息了一声,回奏道:“臣……附议。”
“臣,附议。”
“……附议……附议……”
乾清宫中,隨著一眾阁老朝臣的声声“附议”后,再无一点反对永寧伯提督中原剿贼军事的声音。
恰在此时,乾清宫外忽然传来八百里加急的铜铃声,殿內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转向了那捲黄綾军报。
崇禎皇帝的指甲深深掐入自己的掌心里,他忽然忆起昨夜里梦见——太祖皇帝手持宝剑立於孝陵,那剑锋所指处,正是开封方向……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