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 第594章 冰火两重天
第594章 冰火两重天
南郑与成都中的情况宛如冰火两重天。
在得到张卫奇袭天雄关得手,并击退了葭萌关反击的左幕军的消息后,阎圃大喜过望,赶忙将这捷报传回汉中。
张鲁得知之后,大为惊喜,只觉得万事顺遂,必是教祖庇佑,方能有此大捷。紧接着,张鲁又收到了消息,曹操已经得知了益州情况,并以自己嫡长子为主将,出兵襄助。
这无疑又极大的振奋了南郑人心,让张鲁长松了一口气。
在此之前,别看张鲁对外很是强硬,可内心中却是相当虚弱的。
左幕军横扫东南五州,战无不胜,就连体量比他大的多,在荆州经营了十年之久的刘表都被连根拔起,他张鲁不过汉中一郡之地,甚至都还缺了上庸等数县,又何来信心能挡得住对方?
但要他低头归顺,却也绝不可能。
他那亲生母亲和同胞弟弟可就死在刘家子手里呢。
现在转头让他跟刘封低头,这如何能轻易做到。
好在先前曹操遣使来见时,自己终归是示好了一番,如今也算是有了强援。
先前张鲁最为担心的,不过是自己军力孱弱,即便是优中选优的道兵,也不过中人之姿。其实最根本的弱点乃是张鲁麾下无强将。
这也是为什么原时空历史上马超来降时,张鲁会那么高兴和优待对方的缘故。
两人相见之初,张鲁可谓是高官厚禄相待,不仅仅是给与了军事指挥权,同时还给了对方都讲祭酒的五斗米教顶级教职,是真心想要将对方拉拢成心腹爱将的,甚至一度都想要嫁个女儿给马超,以达成姻亲关系。
可想而知,若是能让马超来训练汉中士卒,即便不能使得汉中军变身为天下强军,但战力直接增强个一两个档次还是不成问题的。
如今曹军来援,对于张鲁来说不亚于原时空中的马超来投。
张鲁甚至生出心思,想要交好曹昂,甚至不惜出让部分军事权柄,同时也希望在取信于曹昂的基础上,借曹军之手提升己方士卒的战力。
为此,张鲁当即召集心腹连夜商议,为迎接曹军援军,调拨财货、粮食、布帛、军械、甲杖等各种物资,务必让曹军入援汉中之后无有后顾之忧。
同时,张鲁在接到了张卫奇袭天雄关得手的消息后,更是思索起是否能借助曹操之力南下益州的可能。
若真能让他入主成都,别说是把汉中献给曹操了,就是把广汉和巴郡也一并割让出去,他也是毫无怨言。
不过这些心思还只在张鲁心中徘徊,就连心腹杨松也没有提及此事,只是修书一封,送往前线,告于张卫和阎圃,想要听听他们二人的想法。
张鲁这边欢天喜地,如释重负,那成都这边的刘璋可就是如坠冰窖,惊闻噩耗了。
在得知僰道沦陷,左幕军主力继续北上,先锋已围武阳,刘璋当即晕厥过去。
这也不怪刘璋如此这般,实在是因为消息过于恶劣。
武阳乃是犍为国郡治所在,也是一座大城,防御力自然不弱。可同僰道比起来,那武阳可就逊色许多了。
更何况南下增援的蜀军主力主要就是配置在僰道,武阳城中不过两千犍为国郡兵,就算加上城中壮丁,也才四、五千人。
这些兵马看起来数字和僰道相差不大,可实际上僰道那五千人是严颜本部精锐部曲以及刘璋临时调拨给严颜的精兵,而武阳城里的却是郡国兵。
若是野战的情况下,严颜那五千人足以吊打两三倍于自己兵力的武阳兵马,这让刘璋如何能有信心坚守武阳?
武阳一破,那成都南面可就只剩下江原和广都两县了。
不论是江原还是广都,城池都不大,撑死了也就能驻扎个三五千兵马,如何能抵挡得住左幕军的进攻?
更别说如今这两城中的精锐已经被抽调一空,跟随黄权绕道侧后奇袭赵韪后路去了。
如今江原城内仅仅只有一千余守军,广都稍好一些,但也不过两千兵马。就这点兵力,别说是阻挡左幕军了,恐怕就是三五天都拖延不下来。
昏迷之后,刘璋立刻被送回卧室之中,并找来医师救治。卧榻之前站着众多州府要员,一边看着医师救治,一边小声议论纷纷。
片刻之后,刘璋悠悠转醒,甫一睁眼,便见别驾张松立于榻前。
刘璋猛然撑起身子,一把攥住张松衣袖,涕泗横流道:“张卿!那刘封与孤同是汉室宗亲,为何竟助赵韪那逆贼举兵犯上?莫非左将军当真不惧王法,不畏朝廷天威么?”
言罢捶胸顿足,泪落如雨。
张松见状,虽心中腹诽不已,却连忙俯身劝慰道:“主公且宽心,此必是赵韪那厮蛊惑所致。左将军素来忠义,岂会纵容赵贼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待臣修书一封,详陈利害,揭穿赵贼伪貌,必能化解干戈。”
刘璋像是抓到了什么救命稻草似的,连声赞同:“那就辛苦别驾了。”
看着刘璋满脸哀求的模样,张松心中很是不屑。
对于刘璋这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嘴脸,张松其实是相当不屑的。
张松的性格很是刚硬,但底色却是慕强,刘璋性格暗弱,本就不是张松所喜欢的君主,更别说刘璋在明里暗里还经常挑拨东州与本地两派内斗,好让他从中抓权了。
别的不提,就是月前刘璋还狠狠压榨了他们本地豪强一大笔钱粮,弄的各家都有些喘不过气来了。
“主公,如今当务之急是增援武阳。”
开口说话的人乃是蜀中名将张任,他乃是刘焉时代的老臣,到了刘璋时代后,又被刘璋青眼看重,相当器重对方。
如今身兼多职,既为刘璋身边的益州从事,又拜中郎将,更领中护军,统帅亲军,护卫刘璋左右。
张任的话分量还是很重的,他一开口,不少人也纷纷赞同起来。
只是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想要做到却是困难了。
据前线传回来的消息,虽然左幕军大军刚刚攻陷僰道,可甘宁、魏延的先锋已至武阳城外。
左幕军先锋极其大胆,魏延居然直接越过武阳,在武阳的东北部安营扎寨。而甘宁所部更是直接在金水河和府河之上建立水寨,封锁河道。
此时此刻,援军想要进入武阳,几乎必然得与甘宁、魏延先打上一场。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赢了之后,才有机会进入武阳。
甘宁虽然留了部分舰船在僰道,但兵力也在四千以上,而魏延所部也是齐装满员的两千人,这六千人战力很高。
以张任、刘璝、冷苞等人的判断,想要击破左幕军,增援武阳,非万人精兵不可。
可如今成都中的精锐已经被黄权带走了八千余人,剩下的万余东州兵刚刚同赵韪恶战了一场,死伤惨重。
即便刘璋愿意把最后的底牌亲军也派出去,那也很难凑够万人之数。
因此,张松等人极力反对出兵援助武阳。
哪怕武阳沦陷,蜀军依旧可以固守成都,可如果在增援武阳的路上被左幕军给击败了,那到时候空虚的成都又靠谁来守卫?
刘璋一时之间难以决断,既觉得张任等人说的很有道理,可同时也觉得张松等人说的也没有错。
众人直吵的刘璋头晕目眩也没分出胜负,最后只能妥协出一个方案,令武阳坚守待援,同时从成都城中抽调两千兵马增援广都。
至于是增援广都,一来是因为广都所扼守的府水直抵成都城下,本身就是成都护城河的水源地。若是广都失守,左幕军当可以坐船直抵成都城下,届时水运畅通,补给源源不断,即便不考虑赵韪军与左幕军之间的战力差距,那防守成都的压力也是成倍增长。
二来则是因为广都地处成都正南,紧贴着龙泉山脉,能够起到一部分阻隔赵韪军与左幕军联系的作用。
一旦广都失守,左幕军就同赵韪军联系上了,那赵韪军的死局可就翻盘了。
但广都毕竟只是个小城,而且城池距离龙泉山脉很近,但也足有七八里的距离。赵韪军都不需要丢弃辎重,只要光明正大的南下,广都除非驻扎重兵,否则很难彻底阻隔对方。
可话又说回来了,若是能有重兵驻扎广都,那为何不以重兵去增援武阳呢?
同广都相比起来,武阳才是真正的要点。
只要能扼守住武阳,左幕军就完全没法与赵韪军打通联系,更没有本事越过武阳来给赵韪军接济粮草。
不同于广都,武阳既是大城,又扼守长江要口,只要守住武阳,赵韪就是死路一条。
这也是为什么张任坚决要增援武阳的主要理由。
可惜张松等人坚决反对,妥协之下也只能退保广都,以冀望于能稍稍牵制一下赵韪所部了。
成都城中争论不休,成都城外的赵韪大营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自从被黄权切断了补给线,赵韪营中高层也是相持不下。
杜彟想要带兵反扑,重新夺回雒城,而李异、庞乐却是坚决反对。
李异、庞乐之所以会反对,主要是因为军心不稳了。虽然赵韪极力封锁消息,可雒城被夺这样的大事又如何是说封锁就能封锁得了的。
如今军中人心惶惶,要不是大营中还有存粮,再加上赵韪散播谣言,谎称刘封援兵将至,恐怕局势还会更加恶劣。
李异、庞乐认为此时此刻绝对不能再分兵作战了,如今军无战心,若是防守大营,还能被动迎战,一旦放出去,说不定立马就会溃散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龟缩于大营中,等待刘封救援了。
杜彟却是认为求援刘封的可能性太小了,即便刘封愿意,如今雒城被夺,等到刘封从江州打到雒城,他们恐怕早就饿死了。
不趁着营中还有存粮,以及黄权立足未稳反扑雒城,难道真要等到粮食吃光之后大军溃散,一个个束手就擒吗?
对于赵韪来说,两边说的都有道理,让他左右为难,难以决断。
到了最后,他还是有些担心全军溃散的风险,决定留守大营。
劝阻了杜彟的出兵请求后,赵韪也是提心吊胆,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对是错。
好在数日之后,他终于得到了刘封的回应,看见对方让他死守大营,坚守待援的要求后,赵韪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他赶忙将李异、庞乐、杜彟请到自己帐中,然后将消息告诉三人。
得知刘封不但答应了救援他们,更是已经出兵,三人顿时也长松了一口气。
不论刘封的救援来不来得及,这对于赵韪所部来说就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外有援军和孤立无援,那可是天差地别的情况。有了刘封的援救,赵韪只需要将消息告知上下军官,就暂时不用担心大军会有溃散的风险了。
得知刘封来援,李异、庞乐自然喜出望外,大有绝处逢生之感,就连杜彟也长松了口气,立马改变了态度。
要知道在昨天晚上,他还跑来劝说赵韪出兵雒城。
可杜彟自己也明白,黄权本就是蜀中显宦,雒城又被他们折腾了个够呛,哪有什么立足不稳的说法。
反攻雒城也不过是殊死一搏的冒险之举罢了。
**
诸葛亮在进入僰道之后,清点府库,张榜安民。
由于严颜自尽之前,下令投降,故而并没有什么焚烧府库的情况出现,但这段时间的攻防下来,僰道中的伤亡也是极大,几乎家家挂孝,户户泣血。
也许是因为双方战力差距过于太大,也或许是因为左幕军入城之后军纪森严,僰道百姓对于左幕军倒是没有什么仇恨感。
诸葛亮安抚百姓之后,又亲自主持收敛了严颜以及其他自尽的蜀中军校、官吏和士卒的躯体,其中大部分都安葬在僰道城外,唯独严颜的尸身在收敛之后,以快船运送,送其归乡。
诸葛亮的举动得到了僰道百姓不少的好感。
严颜在蜀中久为名将,名气很大,其出身是巴郡人,又时常镇守蜀中三郡,名气只在张任之下。
刘封也曾经想要留过他一条性命,只是这次没能将其擒获,无缘劝降。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