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 第1098章 蔗糖战争对峙
第1098章 蔗战争·对峙
佩蒂看着面前伦敦劳合社的情报官:“所以,是法国人在买入蔗?”
近三天来,每天都有3万担左右的蔗被神秘买家吃下。于是,佩蒂便雇佣了劳合社,调查对方的来历。
那情报官点头:“虽然进行交易的人各不相同,但他们的资金都是从法国银行汇入的。”
佩蒂反倒是露出了笑意。
“法国人总算是坐不住了。很好,这样才有意思。”
他打发走劳合社的人,随即吩咐助手,将每天投入市场的蔗数量增加到4万担。
他很清楚,以法国的财力,绝不可能买光自己手里的近百万担的蔗。
那需要3亿法郎的天量资金,就算法国将国内所有的银行全部抽干,也拿不出来。
或者法国真要为了蔗耗尽国内的流动资本,那可真是天佑英格兰了——法国立刻就得爆发经济危机,进而财政崩溃。
很快,从巴黎送来的消息也应验了他的猜测。
巴黎期货交易所的价一直停在2先令6便士,法国人显然是要开始拼命了。
局势果然如佩蒂所料,在他前后放出了11万担蔗之后,法国买家熄火了,日交易量重新回到6千担附近。
紧接着,巴黎期货交易所的价也掉到了每磅2先令4便士。
佩蒂为此召集手下的官员,开了个小型的庆祝会。
“很明显,法国人已经认输了。”晚宴上,佩蒂踌躇满志地举杯,“价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掌控之中!
“从明天起,欧洲的蔗将降低到每磅2先令。
“敬伟大的胜利!”
数十名财政官员纷纷起身举杯,跟着大声欢呼,各种肉麻的吹捧瞬间将佩蒂淹没。
只是他们根本没料到,这次法国的反击只是开胃菜而已。
进场的都是凡尔赛宫大贵族的资金,一共仅有不到3千万法郎。
是的,在普罗旺斯伯爵夫人的严格“保密”之下,足有三十多名贵族都知道了这个难得的投资机会。
他们起初还有些将信将疑,但在得知玛丽王后都从嫁妆里拿出120万法郎在伦敦购买蔗之后,立刻便跟着进场了。
嗯,玛丽王后对儿子那可是宠得没边,约瑟夫稍微央求了一下,她便毫不犹豫地掏钱了。
此时,约瑟夫手里还捏着2千3百多万法郎的政府及银行资金,不过他却并未急着下场。
蔗战争才开始不到一个半月而已,巴黎期货市场完全能承受得住。
他就是要让英国人感觉自己已经获胜,从而放心地继续做空价,这样他吃下的蔗成本也能更低一些。
后面他还会继续佯装溃败,引英国人将所有的“弹药”全部抛出来,这时再出手狙杀空头,才能让英国遭受最大的损失。
一周之后。
伦敦期货交易所的价已跌到了每磅1先令7便士,也就是接近2法郎,约瑟夫再次出手了。
收到消息的佩蒂虽有些吃惊,但手中的80多万担蔗还是给了他充足的信心。
他给手下的命令非常简单,“放出足够的货源,看看法国人这次筹集到多少资金。”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一连持续4天,神秘买家在购入了12万担蔗之后,再次铩羽而归。
佩蒂看着报表上仍高达70万担的库存数据,脸上浮现出得意的微笑。
……
伦敦城西,圣吉尔斯区。
鲍恩夫人哼着小调转过街角的瞬间,便被眼前蜿蜒数百英尺的长队吓了一跳。
自从价开始下跌之后,店这里大部分时候可都是门可罗雀的——所有商品都是这样,越是价格下跌,就越没人购买。
鲍恩夫人正犹豫要不要去排队,便见队尾的一名妇人向她挥手:
“鲍恩夫人,这边,快过来!”
她快步走了过去,蹙眉向前面的“长龙”示意:“马尔斯夫人,我看这得排到天黑了。要不我们还是明天再来吧。”
马尔斯夫人是她的邻居,当即紧紧拉住了她,极为严肃道:“您没听说吗?要涨价了,明天可能就不是1先令4便士了。”
鲍恩夫人有些吃惊:“可价一直在降啊。”
马尔斯夫人压低了声音道:“听说加勒比各地都在打仗,今年几乎绝收。
“法国的甜菜遭遇虫灾,预计产量将减少一半。
“现在,大家都在说价很快就会暴涨,甚至超过去年7月份的水平。”
“真的?!”
“您知道,我表弟在市政厅工作。”马尔斯夫人道,“他得到消息,很多外国人都跑来伦敦,抢购蔗,每次能买下十几万担。
“现在,伦敦是靠政府补贴压着价,但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压不住。
“我这次打算买15磅囤着,哦,您最好也多买些,一旦涨价了就能省下不少钱。”
鲍恩夫人紧张地点头:“好,我听您的。”
英国内政大臣斯宾塞伯爵皱眉看着几名下属:“最近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们都像疯了一样抢购蔗。”
一名负责市场管理的官员忙道:“伯爵阁下,最近有谣言说法国和加勒比地区的蔗欠收,价将会暴涨,所以引发了恐慌。”
斯宾塞愠怒道:“该死,是谁在胡说?给我逮捕造谣的家伙!”
谣言自然是联合爱尔兰人协会在约瑟夫的要求下,散出来的。
他们深入英国社会,平时就是普通的工人、官吏,且数量巨大。
这数千人在有组织地大范围传谣的情况下,很快就引发了英国社会对蔗短缺的恐惧。
以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效率,别说遥远的加勒比海,就连法国甜菜收获量的信息也不是普通英国人所能接触到的,所以辟谣将会极为困难。
别说十八世纪的英国,就算是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时代,有人造谣生姜大蒜之类的欠收,都会引发恐慌性抢购,辟谣怎么也得到一个月之后了。
同时,伦敦期货交易所的情况也在印证着欠收的传言——那些在半个多月间买下20几万担蔗的交易不用费什么劲就能查询得到。
如果不是欠收,谁会买这么多?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