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 第620章 明显的改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20章 明显的改变
    奥斯曼帝国使团在京城耗了两个月,易卜拉欣与穆罕穆德经历了从开始的充满信心到现在的基本绝望的心路历程。
    一直到他们听说贾琏回京了,这才重振信心!并且立刻准备了一份厚礼,按照中国人的习俗,递上一份拜帖。
    被留在宫里的贾琏,面对李元充满了野心的眼神,暗暗的提高了警惕性。
    “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使团,在京两个月有余,朕观尔等似乎并不着急,每日三五成群的出门闲逛。欧洲军事考察团送回来的报告称,此国战力不佳,几十年来累为沙俄所败。西宁王传回消息,过去半年缓冲区内交火不断局势紧张。朕担心与土耳其结盟,激怒沙俄招致反扑。届时,西宁王求助,朝廷若助之,山高路远耗费巨大,若不助之,恐为沙俄所趁。此事,还请先生分析一二。”
    对外事务李元向贾琏请教已经养成路径依赖了,别人不是不说,而是说不清楚。李元也算看出来了,朝廷大员们的心思全在内部。新君登基之后,对内的改变余地很小,难有作为。想要做出点成绩来,只能是对外。有了这个基本的判断,李元的施政方针基本明确了。
    贾琏听懂了李元的意图,沉思一番组织措辞后,缓缓开口:“陛下不以臣鲁钝而垂询,臣自当尽心竭力,为陛下提供决策的参考信息。请陛下赐图!”李元立刻示意胡敏把地图取来,在墙上挂好展开。
    贾琏站在地图前,指着地图道:“陛下请看,奥斯曼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鼎盛时期,曾十三次围攻维也纳,逼近西欧。整个欧洲联合起来,最终遏制该国的扩张,随着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从海外掠夺了巨量的财富后,才有能力击退该国。获得短暂的胜利后,欧洲各国快速的进入了内讧,西班牙、荷兰、英国陆续成为海上霸主。恰逢沙俄崛起向西拓展,沙俄以东罗马继承者自居,其沙皇词义为凯撒,即古罗马皇帝之一。由此可见沙俄野心勃勃,实乃大敌。”
    停顿一下,看看李元的反应,发现他非常的专注,贾琏才好继续。毕竟这可是皇帝,只要坐上大位,掌控欲都很强。别管他嘴上如何说,心里怎么想的无人可知。揣摩上意这种事情,能不干最好别干,最好是眼下这样,一点一点的引导。见效慢,胜在稳妥。
    “奥斯曼帝国最重要的城市为伊斯坦布尔,以前叫君士坦丁堡,此乃东罗马帝国的象征,沙俄必取之而后快之地,俄土之间因为此地的缘故,至少要再打三十年。眼下西欧各列强,正在集中精力扑灭法兰西共和国,暂时顾不上奥斯曼。欧洲各国素无信义可言,所谓合约不过是用来撕碎的。奥斯曼帝国在群狼环伺之下,严重的缺乏安全感。故而寻求东方,谋求合作强国。”
    贾琏再听再看,李元小本本都拿上了,继续道:“从长远看,因为欧洲各国不善文治,各国的战略都是通过向外扩张来缓和国内矛盾。欧洲王室之间相互联姻,又互为对手,经常为了利益大打出手。眼下法国废除帝制,为欧洲各国所不容。一旦法国战败,欧洲恢复平静,各国必定将目光转向外部,继续其海外殖民的掠夺战略。因此,我国与西欧列强,必定会出现海外利益之争,一旦矛盾激化,必定爆发冲突。”
    这次就不是信里那样的泛泛而谈了,基本上讲的很清楚了。李元再傻都明白了,除非放弃对外扩张和殖民政策,否则必定爆发冲突。
    “朕明白了,结合卿此前所言,援助奥斯曼的战略是为了拖延欧洲国家向外扩张的脚步。”
    “陛下圣明,一语中的。当下的时间窗口期不会太长,最多二十年,法兰西一国之力,终将落败。从国家层面战略的角度看,充分利用这一时间窗口,强化奥斯曼的军事力量,消耗欧洲列强。与此同时,我国加快移民速度,加快消化南洋各地的脚步,充分利用马六甲海峡的地利进行防御,同时派出商队向印度各地提供军事帮助,使英国人陷入泥沼之中。如果一切顺利,我国外部将获得一百年的太平期。”
    李元不禁抚掌赞叹:“先生高见!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贾琏谦虚道:“微臣不过是了点时间在外部信息的掌握之上,陛下通过微臣掌握的信息进行决策,此乃本朝制度罢了。”
    最后一句给李元听的沉默了,一手在前,一手背着,眼神茫然的看着地图,心思却早飞远了。
    此刻李元的内心极其不平静,主要是被贾琏最后一句话给刺激到了。
    本朝制度,说起来简单,朝廷里的这些臣子们,又有几个认真的在制度的框架内做事呢?
    自登基以来,内阁在绝大多数政务上,都是先处理后再上报,无法处理的则是让李元来盖章后再执行。
    如果不是贾琏连续的几次动作,李元这个皇帝真的没有太多享受权利带来的快感。
    好一阵李元才低头,看见贾琏肃立一旁,心头更是微微一动,任何时候先生都是如此,不会因为朕是皇子还是皇帝而改变。
    嗯,其实是有改变的,只是李元没察觉到。或者说,内阁这帮人在惯性之下,干了很多让李元不满的事情,皇帝没有感受到足够的尊重。
    “先生说了外部,内部呢?不想说说么?”李元似笑非笑的问一句。
    “陛下,国内政务微臣只能做好本分,上面有令,坚决执行,不好对朝政指手画脚。如此,既不尊重陛下与阁老们,也不利于和光同尘。”
    和光同尘四个字给李元干沉默了,多少烂事都被这四个字掩盖过去了。
    “先生知朕,朕信先生!朕等着先生入阁的那一日。”李元发现贾琏真的不愿意对现有内阁提意见,只能拉着贾琏手,先打一番感情牌。
    贾琏的演技超群,瞬间眼珠子泛红,低头躬身抱手:“微臣愿效武侯之事!”
    “好,好,好!如此,朕将奥斯曼合作事宜,交付先生之手。”李元现在唯一能放心的大臣,也就是贾琏一人了。
    “微臣领命,只是内阁李相处……。”贾琏话说一半,李元便道:“爱卿放心,朕自有安排。朕给卿十日假期,十日之后再论。”
    “多谢陛下厚恩,微臣告退!”
    目送贾琏离开,李元想起此前的情景,不禁暗暗自得的对胡敏道:“胡伴伴,朕得贾琏之心也!”
    “奴婢恭贺圣人,从此高枕无忧!”胡敏是懂李元的,知道他一直担心的就是皇位得而复失,现在获得了贾琏的效忠,那是真稳了。
    最最关键的,贾琏这个人对于权利没有太大的野心,他是个做事的大臣。嗯,这是两代皇帝统一的认知。
    内阁这边李清接到李元的传话,一点脾气都没有,立刻照办,出具一份公文,走内阁流程,然后上呈李元盖印。
    贾琏回家放假期间,李元发现内阁出现了一些变化,尤其是方颂那边,但凡有点大事,都不像以前那样先处理了后上呈,现在都改成先上呈,给出几个处理意见,让皇帝来选一个。
    这个变化就非常的喜人,李元还刻意做了一个小动作,在某个事情上,没有选方颂给的建议,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决定。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本以为方颂会找来纠缠一番的,没曾想方颂一点挣扎都没有,直接照办了。
    方颂这么一带头,其他阁臣也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端倪来了,立刻跟上。
    结果就是最近李元发现,内阁大臣们的工作态度都发生了变化,请示的多了,自作主张的少了。
    因为这个变化是贾琏回归之后,被李元留下深谈后发生的,李元不禁怀疑,是不是内阁大臣们担心贾琏与自己达成了一致,所以才做出改变。
    无论如何,李元都有点意外之喜,更加确定了用贾琏制衡内阁的方略。
    贾琏的假期结束后,拿着公文去了鸿胪寺,这边提前接到了通知,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诸位,陛下信任,贾某惶恐,还请诸位鼎力协助,办好此事。”贾琏客气一番,鸿胪寺上下整齐答应。
    即便有想法的,也不敢表露出来,贾琏的过往战绩可查,刺头没有不被收拾的很惨。
    鸿胪寺上下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贾琏没有上来就查账,而是单纯的针对奥斯曼帝国的谈判合作开展工作。
    等了两个多月的易卜拉欣,此刻更加的惴惴不安,厚礼收下了,但拜帖没回应啊。也不知道贾琏有没有说服内阁和皇帝,真是太难了。
    关键是皇帝,这个国家皇帝的权利最大。
    收到鸿胪寺的通知后,易卜拉欣立刻召集人马开会,约束大家不要往外跑了。
    来到京城后,使团成员们真是撒欢了,乡巴佬进城的丑态毕露。
    这个真没法子,奥斯曼也好,欧洲也罢,满大街的污水和不明物体,那都是再正常不过了。
    相比之下,周帝国的京城,街道整齐干净卫生,行走其间毫无刺鼻之异味。
    最最吸引这些使团成员的,还是各种美食,简直毫无抵抗力。
    只能说奥斯曼帝国的使团成员们是比较克制的,没有出现一顿饭吃四十个苹果撑死的。
    次日一早,使团代表上了接送的马车,来到鸿胪寺接待的大堂上,这里布置好了谈判桌。
    贾琏笑眯眯的出迎,拉着易卜拉欣的手道:“老朋友,谈判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谈,作为朋友我有义务好好招待你。”
    说完这些,贾琏把易卜拉欣给弄走了,谈判的事情交给其他人。
    二人去了附近一家酒楼,登上贾琏包下的二楼,屏退所有外人后,贾琏才招呼易卜拉欣坐下。
    如此大动干戈的,易卜拉欣瞬间头皮麻了,难道说有巨大的阻力?
    “陛下那边我见过了,并且谈了三个小时。贵国的要求,很难全部满足,这点我表示遗憾。”贾琏的开场白,让易卜拉欣不免有点失望。
    “能详细说说么?”易卜拉欣还抱着一点希望,小心的提问。
    “主要阻力来自内阁,他们对于贵国的支付能力没有信心,其次就是技术转让的事情,内阁不能认同,阻力最大的就是军事同盟的问题,内阁所有大臣都反对,认为我国没有必要参与到欧洲的事务中,只要安心做生意赚钱就行了。”
    军事同盟四个字,直接让易卜拉欣的眼珠子都亮了,我也没提这个要求啊,我提的是军事合作啊。
    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易卜拉欣缓缓的低声问:“我的朋友,军事同盟的事情,还请多多出力,我国是不会亏待朋友的。”
    贾琏随意的摆摆手:“同盟的事情就不要想了,陛下已经明确的否定了,除非沙俄与我国发生战争,否则没有任何可能。我提同盟的原因,无非是向内阁和皇帝抛出一个更高的锚点,这只是一个小技巧。现在别说同盟了,军事合作都有很大的阻力,很难谈下来一个好结果。”
    易卜拉欣不免有点丧气道:“看来我多想了。”
    贾琏点点头:“慢慢来吧,主要还是我国的军事考察团对贵国的海、陆两军的能力评价不高,内阁担心投入过大,收不回成本。”
    易卜拉欣再次坐直了身子:“我国利用贵国提供的武器,战场上取得了不少胜利,贵国的考察团怎么能乱说呢?”
    贾琏不屑的冷笑道:“怎么可能乱说?根据我方人员战场所见所闻,做出的评估,贵国的海军面对沙俄海军,一触即溃,战斗力极其低下。贵国的陆军,训练不足,战斗意志不足,战术能力不高。这些都是一群专业的军事人员得出的结论,我相信他们的判断。说句不好听的,同样的装备,如果是我军,在战场上取得的战果,一定远远超过贵军。”
    看见易卜拉欣不服气的样子,贾琏继续捅刀:“远的不说,贵国军队全副武装进行三十公里行军,抵达目的地后能快速展开作战么?实话告诉你,这是我军最基本的一项能力训练!”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