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时代 - 第855章 再抄一个来自未来的药方(月票加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5章 再抄一个来自未来的药方(月票加更)
    (ps:抱歉晚了点)
    听到方言说能治,霍代表立马陷入狂喜。
    这个病折磨他母亲好几年了,除了西医,香江的中医他们也找了好几个看过,这些名医都没有给出明确能治好的答复。
    当然后续的治疗也证明了这一点,
    西医治不好的,他们确实也束手无策。
    曾经霍代表还为此去找过大师,他自认为自己母亲一辈子没干过坏事,到了五十多岁为家里操劳之后,患上这种怪病,实在有些让他想不通。
    大师搞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最后只能让他们家多做好事儿,说是时机到了自然能够遇到能够治这个病的人。
    虽然霍代表感觉对方是在忽悠他,不过做好事儿总归是没错的。
    于是他也就照做了。
    接着在今年年初,他就注意到了周家回国治病,出现在报纸上的新闻。
    方言,出现在了他的视野里。
    不过最开始他还是处于观望状态,直到周家也到了香江。
    然后更是强烈的推荐他来内地找方言治病。
    接着他就用自己家族的名义,豪捐60万美元支持中医建设。
    铺垫好了一切后,他也说动了自己母亲,跟着一起来了。
    其实在刚才之前,他还是有些没底,因为自己母亲的病和其他的病症不一样,据说是没有任何参照病例的。
    国外就算是有,也只是没有被治愈的,只能吃激素药维持的。
    直到方言语气肯定的,对着他说“能治”两个字。
    霍代表这才回过神来,大师的话还真是应验了!
    ……
    另外一边,从没有治疗过这类疾病的方言,为什么如此笃定的说能治?
    当然是因为看过了类似的医案。
    不过不是这辈子的医案,是上辈子未来的医案。
    说起来这个病例也和西医有关系。
    是当时西医质疑中医科学性的时候,被上海第一医学院的人,翻出来的一件埋藏在历史中的医案。
    医案开始时间是在1976年,结束时间是在1979年。
    因为是医学院内部治疗医案,所以鲜为人知。
    直到后世才被里面的教授挖出来,公之于众。
    主治大夫是王玉川教授的师兄,姜春华。
    姜春华出生于 1908年,江苏南通人。
    今年七十岁了。
    他自幼随父学医,后又师从陆渊雷、恽铁樵等名医,1930年开始悬壶济世。
    1949后,他先后担任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sh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当时医院里一个姓朱的外科大夫,时年45岁,因为1976年在灾区抢救病人,连续劳累一个多月,期间在灾区多次晕倒,后来被强行送回了上海。
    随后一个月,他出现了和吕女士相同的症状。
    经过医院判断,是下丘脑垂体与中枢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体温调节的严重障碍。
    当时也是使用激素治疗,但是收效不大,还引起了多重的不良反应。
    随后从灾区回来的姜教授知道了这事,带中医开始会诊。
    中医辨证为阴阳失调。
    最开始治疗还是不顺利,一直持续治疗了两年多时间,期间使用过各种办法。
    但就是调整不过来。
    后来在1979年,也就是明年,姜教授自创了一个方子,使用过后出现了转机,然后经过修改,最终将这位朱大夫治愈了。
    因为这个病症实在罕见,又是他们内部的事,所以这事儿只有当时参与治疗的朱大夫和姜教授以及一些学生知道。
    医案就一直封存着,直到后世才被其学生拿了出来,公布在了网上。
    成了一个中医治疗罕见病成功的医案。
    其详细记载的各种病人状态,几乎就和吕女士现在这情况一模一样。
    就连两人患病的时间算起来也差不多。吕女士三年多,朱大夫被治愈的时间也差不多快三年了。
    方言现在又要用未来的方子,治现在的病了。
    这样算起来,自己又捷足先登,成了第一个会治这种病的人了。
    毕竟现在姜老本人也还没找到头绪。
    就像是破格救心汤一样,方言现在的版本比李可李老的都还先进。
    而此刻,不光是霍家的人高兴。
    就连一旁的领导们,那也是面露笑容。
    嘿!又是老外治不好,方言能治的?
    好好好!
    果然没有白疼这小子。
    方言的脾气他们还是知道的,他能够如此笃定的说出能治,而不是“我先看看再说”那么就是真的知道自己能治。
    “您手给我,舌头伸出来给我看下。”方言对着吕女士说道。
    现在他还需要确认最后能不能对上号。
    吕女士听到方言能治疗自己的病,这会儿已经是喜不自胜,精神都振奋了起来,原本病恹恹的她,这会儿居然多了几分活力,动作都快了几分。
    张开嘴吐出舌头让方言观察。
    方言看到舌苔黄腻,舌质淡,诊脉后发现两只手脉弦细。
    此外她体温也比正常人要低。
    再加上,高烧,发冷,骨头关节酸痛,全身乏力,肢体沉重,精神不振,肋痛,嗜睡,多汗,口苦咽干,浑身冷的不行,又想喝冷水。
    这下就对上号了,对的严严实实的。
    这不光是阴阳失调。
    这是中气内耗,营卫不和,少阳之邪未解,寒热虚实错杂。
    除了阴阳失调,还有阳虚外寒,内伏郁热。
    治疗方法应该是温补体虚之阳,清泄遏伏之热,平和阴阳,双向调节。
    姜教授在明年才想明白,他认为这病例是失了阴阳互根之道。
    因为阴阳不仅是对立的,也是相互依存的,孤阴与独阳不能生化和滋长,人体就会发生种种病变。
    所以善治者必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之前一直用温热扶阳的药,就是失去了阴阳互根之道。
    方言仔细记忆了一遍那个来自1979年的方子。
    然后拿起笔,开始唰唰唰的写了起来。
    霍代表忍不住凑了过去,只见方言他用非常漂亮的钢笔字写着药方:
    生附子9g、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2g、桂枝9g、白芍9g、柴胡6g、黄苓9g、肉桂3g、仙茅9g、黄柏9g、黄连3g、生姜3g、大枣15g。
    看起来好像很普通的样子。
    等到方言写完后,霍代表忍不住问道:
    “那,现在要扎针吗?”
    方言摇摇头:
    “不用,直接用这个方子煎药,七剂左右就能恢复正常了。”
    听到方言的话,霍代表和吕女士都惊呆了。
    怎么说都病了三年了,本来以为怎么也要一两个月治疗时间的。
    结果方言说,七剂?
    霍代表问道:
    “七剂是多久?”
    “七天。”方言撕下处方单,对着他笑着说道。
    其实他没说这是保守估计,人家姜老一剂就出现重大好转,两剂就好的差不多了。
    后续都是调理而已。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55000字。
    下午还有哟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