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时代 - 第923章 真正的勇士敢于承认肾亏,总有些不
第923章 真正的勇士敢于承认肾亏,总有些不看重钱的科学家(二合一章)
方言听到金世元的话后,对着他说道:
“好,感谢金教授指点。”
金世元摆摆手,笑着说道:
“不算什么指点,他要是能进研究院的话,比他讲课好多了,感觉他更适合干事儿。”
方言借机就对着金世元教授邀请道:
“明天我们聚会,要不您也来?”
“曾教授也会一起过去。”
金世元没想到方言居然会邀请自己,他稍微想了想说道:
“什么地方聚会?”
方言说道:
“就在我家里,协和对面的外交部街,明天岳美中教授,还有我们班主任刘渡舟教授,他们都会过去。”
“您要是愿意来,明儿和他们一块儿过来就行了。”
听到这么多人都要去,金世元点点头:
“好,那我一定到。”
听到金世元答应下来,方言也挺高兴,拱了拱手说道:
“恭候大驾。”
……
两人告别后,方言就该回家了。
现在班上在京城里的同学,明天周末他们这会儿也都纷纷出校门回家。
只有外地的同学,这会儿一个个回寝室,明天要是没有安排的,就三三两两的商量着明儿出校门去找个地方游玩。
京城这地方,能够玩的地方还是挺多的。
方言他们精英班,部分人明天都要去方言家里聚会。
这会儿李正吉都在收集明天要去的人数,商量着上门的时间。
方言没有管这事儿,全都丢给了李正吉,自己去隔壁开上车,然后就回家了。
到家的时候,安东和索菲亚都来了。
他们也就是周末会同时出现。
给他们还有赵正义小朋友上了半个小时的课后,大姐也载着小老弟还有小姨子回来了。
每周回来一次,能明显感觉到小老弟和小姨子两人都瘦了一圈。
没办法,这他们和大姐不一样,都是长期在学校里吃饭。
哪怕是北大,生活条件也和家里没得比。
瞧见两人一回来,和家里人打了个招呼,直接就往厨房里钻。
从里面抓了一碗油炸生米,吃的像是饿死鬼投胎似的。
老娘对着他们说道:
“现在吃太多,待会儿晚饭吃不下。”
小老弟一边往嘴里塞生米,一边说:
“那不会,我感觉自己能吃下一头牛。”
小姨子稍微文雅一点,说是一进门就闻到厨房香味儿,肚子里的馋虫勾起来了。
大姐每天都回来吃晚饭,就完全没有他这种状态,至少保证了每天的营养,回来后就帮着家里开始干起了活儿。
前几天的时候,方言已经采购好了,明天聚会要用的食材。
今天这会儿有些菜就开始提前准备好了。
比如蒸菜做成半成品后,直接就可以放在冰箱,等到明天拿出来上锅蒸就行了。
现在这年头的聚会,首先考虑的当然就是让大家要吃饱。
什么粉蒸肉,梅菜扣肉,还有红烧肉,炖猪脚,这些油水足的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也亏的方言门道多,能够通过协和的食堂供应链买到市场配额外的猪肉,要不然就他们家里这个吃肉的效率,突然去市场还真是搞不够这么多聚会需要的肉。
首都虽然是优先供应,但是肉类这块儿也不是随时都有的。
只有协和这些单位,为了保证住院和医护人员的营养配置,才有特别的渠道。
就像是首钢这种企业一样,还有自己的养殖场。
今天晚上算是家庭聚会,所以晚饭方面,方言也去厨房要做几个拿手菜,毕竟待会儿老爹和老丈人他们还要过来。
特别是老丈人,这一周时间就盯着周末这几顿饭了。
等到方言开始做菜的时候,老爹和老丈人他们也就来了,今天两人都是坐公交车过来的。
这下一家人就算是基本凑齐了。
二姐在上海读书,肯定是不可能飞回来吃晚饭的。
另外大舅哥两口子,他们也没过来,现在大舅哥已经基本上叶家上门女婿了。
能够过来的时间很少。
过了一会儿,方言这边的饭菜也做好了。
然后就招呼众人开饭。
这个时候,老胡和他老婆黄慧婕也来。
最近黄慧婕也体会到了蹭饭的乐趣。
虽然他们家的饭菜也并不差,都是在燕京饭店里订的,但是两口子吃总感觉有些不热闹,就算是加上保镖崔长寿李传武,还有他们的助理小林,也感觉不如方言家里舒服。
其实主要还是方言家里还有不少女的,黄慧婕还能和他们聊聊天。
这不,黄慧婕今天一来,就是说吃了饭要和方家女眷打麻将。
吃喝玩乐一条龙了属于是。
方言每次做饭都是有富裕的,所以多几个蹭饭的人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甚至把和他们一起过来的老崔老李,还有助理小林也叫上了一起,大家一块儿吃饭。
当天晚上方言家里就开了两桌。
家庭聚会是好不热闹,小老弟和小姨子好久都没回来了,开始讲述起他们在学校里的生活。
小老弟基本上日子过的是最开心的,年少成名,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是热门作家了,现在手里的书还在拍电影和电视剧,而且还是内地香江两地同时拍摄。
简直就让小老弟成为了班级上的风云人物,可以说在北大中文系,小老弟现在这个状态和方言在首都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一模一样。
不管是同学们的崇拜,还有老师的看重。
让小老弟也体会到了一把学霸的瘾,现在基本上大家写了东西后,都会找他分享分享,品鉴品鉴。
除了平日里吃的差点,精神满足这块儿是拉满了。
至于小姨子的日子就稍微差点了。
新闻学的事儿,学起来还是挺考验脑筋的,特别是临场能力和写作能力。
现在基本上小姨子处于班上中间层次的感觉。
加上最近要学摄影,她们班上的相机按照小组来轮番学习,到现在她都还没摸到机器呢。
一些有条件的学生,找到人借到了机器,已经把相机搞清楚并且开始实践了,她只能看着书本上的知识干瞪眼。
“我回头给你借一个!”老丈人听到女儿没相机用,打算去找人借。
“明儿楷歌要过来,找他借啊,他肯定有办法。”小老弟也说道。
这时候方言说道:
“不用麻烦了,家里有相机,就在书房里,吃完饭我给你拿。”
“不过胶卷可能不太够,这个你得自己想想办法。”
小老弟惊讶的问道:
“哥,家里什么时候有相机的?”
方言说道:
“前段时间人家送的,就是日本来的一个侨商叫孙梦红,把初恋带回来治病那个……”(见875章)
“我怎么不记得了?”小老弟惊讶。
方言说道:
“我肯定说过,不过你肯定走神了。”
家里其他人都说记得,就连小姨子都表示记得这事儿,就在上周。
这下给小老弟整不会了。
方言对着他说道:
“我看你是遭到信息污染,记忆力减退了。”
小老弟纳闷:
“啊?什么叫信息污染?”
方言对着他解释道:
“就是每天杂七杂八的信息看到太多,脑子处理不过来,然后就开始忘事儿了。”
这下小老弟有点不相信的问道:
“还有这种病?”
方言说道:
“当然有了,不过那是在国外发达国家才有的。”
其实方言说的是后世比较常见的数字疲劳综合症。
who在2019年将“数字疲劳”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简单来说就是长期接触电子设备的人,他们会注意力分散、短期记忆下降。
研究显示,每天接收超过100条推送信息的人群,工作记忆容量下降17%(出自《nature human behaviour》2022)。
《neuron》在2021年也有刊登,神经科学证实,同时处理多源信息时,前额叶皮层代谢率激增,导致海马体长期记忆编码效率降低。
当然了方言也不是完全撒谎,这个年代发达国家早在1970年,也就是8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了“信息焦虑症”的概念。
作为作家需处理大量创作素材、读者反馈、影视改编沟通,这种“多源异步信息输入”下,创意工作者会进入一种信息过载状态,记忆力会开始出现下降。
最常见的就是如果刷短视频太多了,当天干活的效率就会降低很多。
中医中的“七情内伤”或“五志过极”也解释了这种状态。
过多的信息输入导致情志失调,如思虑过度伤脾,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影响心神。
此外,一些作品本来就是那种让人情绪波动很大的,看了太多也扰乱心神,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
方言对着小老弟说道:
“你应该是天天帮其他人看了太多的稿子,导致现在记忆力短时间内降低了。”
“《黄帝内经》说“脾藏意”“思伤脾”。长期处理各种信息,导致思虑过度,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脑髓,出现健忘、注意力分散。”
“另外《医林改错》还说了,“脑为髓海,肾主藏精”。长期熬夜、还有用脑过度,都会耗伤肾精,髓海空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听到这里,桌子上几个男人都竖起耳朵来。
小老弟惊讶的问道:
“用脑过度,还会肾亏?”
方言回应到:
“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精神萎靡,急躁易怒、头痛目赤、夜间多梦,都是症状。”
小老弟挠挠头:
“还真别说,好像还真是有这么回事。”
真正的勇士,是敢于在承认自己肾亏。
更强的是敢于在许多人面前承认自己肾亏。
顿时桌上众人表情各异。
不过很显然小老弟这个雏儿,完全没有想到这方面来,对着方言又问道:
“那该怎么办呢?”
方言笑着吃了一口菜,说道:
“少看点呗,你又不是出版社编辑,谁给你你都看?”
小老弟挠挠头:
“都是同学嘛,不看感觉过意不去。”
方言对着他说道:
“那我教你个按摩的手法。”
说着方言开始对着小老弟示范起来:
“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这里叫做是四神聪,拇指点按每个地方3分钟,提神醒脑。”
小老弟对方言还是深信不疑的。
放下筷子,照着方言的做了起来。
方言接着又继续教:
“另外还有鸣天鼓,双手捂耳,食指弹击后脑36次,震动髓海。”
“最后还有一个握固凝神,用拇指掐无名指根部肝经荥穴,闭目调息10分钟。”
这下老胡也伸着脖子记了起来,他这一天天的各种信息也接收的挺多,加上年龄比小老弟还大,早就开始出现记忆力减退的情况了,好多事情都要让助理用笔记下来,然后一件件的做。
除了他之外老爹和老丈人也是默默的记忆了起来。
他们接触的信息也不少。
“其实还有个食疗方子,可惜你不能回来吃饭,要不然家里就能给你做。”方言对着小老弟说道。
小老弟都还没回答,一旁的老胡就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什么方子?”
方言看向他,老胡解释道:
“我的意思是,如果可以的话,咱们可以做成产品啊!”
“比如等比例的打成粉,然后用开水一泡就可以喝的那种,国内的可能没市场,但是国外的市场可是很大的。”
“有些人对于纯中药的接受度比较低,但是对食疗的方子接受度就比较高了。”
“这其实也是一个分级市场,铺货的时候,也能够吃下来的。”
方言听到这话,点点头:
“有道理,待会儿吃完了,我写给你。”
老胡笑呵呵的说:
“好!多写几个。”
接下来方言他们又继续一边聊一边吃,吃完饭过后,家里人开始收拾桌子。
方言从书房里把上次的相机和胶卷拿了出来。
反正放在家里也不是经常用,反倒是给小姨子拿去用,还能解决她的燃眉之急。
“哇,还是佳能的,这个看起来好高级啊!”小姨子看到方言递上来的相机,整个人都兴奋了。
方言对着她说道:
“是佳能a-1,最新的数码控制类型,刚上市还没一个月时间。”
“搭配的还是50mm的定焦镜头。”
“就是胶卷有点少,你得悠着点用。”
说着就塞给了小姨子。
小姨子看到手里精美的相机,高兴的点头:
“嗯嗯,我一定好好用!”
这年头数码控制的相机,绝对是少见的货。
小姨子发现机器还要上电池,她也是震惊了,学校里都没有这种的款式。
姐夫拿出来的相机一下就给她拉满配了。
拿到相机后,她就宝贝的去研究去了,打麻将的邀请都不去了。
最后黄慧婕,只好再把方言丈母娘傅照君喊上。
和朱霖,大姐,开始摆起了麻将来。
方言这边叫上老胡,在书房里面给他写了龙眼百合粥,黑豆黑桃饮这类的东西。
方言拿着单子,对着老胡说道:
“配料是龙眼肉15g,鲜百合30g,粳米100g。”
“另外一个配料是,黑豆50g,核桃仁30g。”
“一个是健脾养心,一个是补肾益智。”
“不过想要生产制作即冲即服的产品,可能还有一些技术难题。”
老胡说道:
“我找人问问就知道了。”
方言点点头,自己不是专业方面的,不做太多的指导。
接下来方言和老胡说起了关于明天聚会的事儿,还有即将加入进来的曾路泉。
“京城四大名医汪逢春的徒弟?还有多年的出国经验,还自己写了中药西药联合用药禁忌?”
“人才啊!”老胡感慨到。
听到方言说完后,他感觉没有任何可以拒绝的理由。
方言当然也这么认为,只要对方货真价实的话,就算是性格上有毛病,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点点头说道:
“嗯,明天他会和老贺一起过来,到时候如果聊着没问题,我会让他加入秘方研究所,到时候咱们公司关于中药国际化的事情就交给他来做,我希望能够制定一个符合国际市场的标准出来,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老胡想了想说道:
“就像是你说的,他在非洲这几年做中医药对外合作项目,主导中药炮制标和药效验证工作。这些经验能直接助力咱们公司建立符合国际认可的生产工艺标准,解决中药出口面临的“工艺不稳定”“药效波动大”这些关键问题。”
“他的加入能够让我们产业链更加完整,还有他也算是了解过多年的海外中医市场了,很多经验也很有借鉴性。”
只要曾路泉有金世元说的那样,他加入不仅仅可以成为技术补充,更是公司战略布局里面的关键一步,只是方言唯一有些不太确定的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自己前世居然没有听过他的名字。
难道是被埋没了?
方言想了想,绝对不应该。
就算是再埋没,至少也能看到他的论文才对。
那么就只有三种可能了。
第一种就是这个人技术被夸大了。
并没有说的那么厉害,实际上的能力还是有很多不足。
第二种就是他在改开后,被挖走了,还有可能是被挖到国外去了,比如去日本那边了。
毕竟汉方药其实也就是中药,在那边他也可以获得发展机会,这样方言肯定就不知道了。
反正方言知道不少国内中药方面混的不好的,在出国热的那段时间,去了不少人去汉方药公司担任技术高管。
人才流失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还有最后一种可能,这个也是最黑暗的一种。
就是他还没开始发光发热,生命就戛然而止了。
没有留下任何的记录。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方言都不希望发生。
所以得明天见到真人,试探清楚底细。
方言已经想好明天见面后怎么和他聊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他聊自己写的中药炮制学。
接下来,老胡又和方言说了一下现在的工厂进度。
朝阳东坝那边的安装已经结束,他本来想高薪留下帮忙的陈科冀,但是人家没有答应。
“少部分的顶尖科研人员就是这样的,”方言对着老胡说道。
方言知道陈科冀的志向不在这块,他是专心搞研究的人。
而且老胡一个侨商,对陈科冀这种高级人才,吸引力有限,至少目前吸引力有限。
国家能够给的东西更多。
方言都不一定能让陈科冀加入秘方研究所,就更别说加入侨商的公司了。
陈科冀在《清宫医案研究》整理中展现出对医学研究的极致专注(见828、838章)。
他耗费数年整理三万余件清代宫廷医案,并将未公开的珍贵手稿借给方言,说明其人生重心在于医学文献的挖掘与传承,而非商业利益。
这种对学术的纯粹追求使其更倾向于国家支持的科研机构。
另外他参与的“保密任务”涉及故宫与季尧合作的《永乐大典名方拾遗》整理,这类项目需国家级别的文物权限和学术网络支持。
相比之下,老胡的公司虽能提供高薪,但在古籍研究、历史医学档案获取等核心领域缺乏匹配的学术基础设施。
陈科冀在教学中强调“中医应与自己比,而非与人争胜”,管中窥豹也能知道,他更重视医学传承而非功利竞争。
有些人就是这样的,他们更以学术贡献和历史责任感为驱动的职业价值观,与商业化的企业目标存在本质冲突。
但是这种人还是少数,中医想要发展起来,更多还是给更多的中医人才提供施展价值的平台。
说钱太庸俗,但是大家都喜欢。
老胡也只能无奈的点点头,他现在也是看着人才就想收下,特别是回国这段时间,感觉到处都是有待发觉的人才,华夏大地人杰地灵这句话真不是说着玩的。
感觉随便丢块儿砖头出去,都能随机砸中一个某方面的专家。
两人聊到很晚,把最近的事情都通了下气,接着制定了下明天股东会的一些需要说的事儿,接着发现已经快十一点了。
这才收工从书房里面出来。
这会儿隔壁打麻将的黄慧婕已经成为散财童子,输了不少出去了。
方言刚要去叫她们收工的时候,书房里的电话又响了起来。
这会儿打电话过来,肯定是有急事,方言赶忙又走了回去。
一接通后,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方言,是我啊。”
“廖主任?”方言有些惊讶。
“嗯,是我。”廖主任回应。
“您这么晚还没睡啊,有什么事儿吗?”方言猜测可能是明天晚上的接待晚宴。
结果听到廖主任问道:
“那个……睡了一觉,右腿突然肿了一般是怎么回事?”
方言一怔,然后立马追问道:
“是您的右腿肿了?还是其他人的?”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