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 第760章 登基称帝与谕殷商檄
始元四年十二月十五。
辛屈回朝之后第三天,旨意下达,命辛莼入住春和宫。
并赐婚。
而公子夫人身份,就很特殊了。
因此这一次赐婚的正妃,并不是亲族或者亲眷手下,而是一个子姓女人。
是唐公窋的小女儿。
听到这个赐婚的方案,不管是上层还是下层,反正在京城内,都吵翻天了。
“这公子夫人,岂能这么儿戏?”
“难道我国中就没有好娘子了?怎么就给了唐窋的女儿?”
“哎呀!陛下胡涂了啊!”
不少人都抱怨着,而始作俑者也在面对妻女的不解。
“好端端的,为什么选择唐窋的女儿?”带着质问,巫小叶十分无奈,“你就算选国内普通贵族的女儿,我们也没意见。
但这个子姓……”
辛屈面对质问,神情不变,平静的看着手中的刀剑片刻,又细细擦拭保养起来说:“他的婚事,是个风向标,下一代的中原之君,不仅得是他,更是他的儿子。
我打的旗号,不是造反灭商。”
辛屈说出了他筹措了许多年的方向:“我是膺天命而临天下。殷商有殷商的天命,而我的燕国,有燕国自己的天命。
所以打的不是造反的取而代之,而是统一战争,我要做的事,是统一。
他,莼儿要做的事情,是一统。
而他的下一代,要朝着大一统的方向努力。
若是顺遂,三代人,一百年,或许真的能见证大一统的诞生。”
“可你,终究朝贡殷商过。”
“嗯,没错,所以诸侯在华夏体系内,会成为天子权力的挑战者。”辛屈看向巫小叶,“我就是要加深这个印象。诸侯要用,也要想办法限制。
但要是华夏之主无能,那么该换人就要换人。
阴谋诡计就算了。真刀真枪干一把,能者上庸者下。
在接下来三百年内,只要能保持这个姿态,华夏大一统,就有实现的可能。
央地博弈,会成为未来三百年的主流。
这是不可能避免的。”
辛屈合上剑,将之放在桌上,然后站起来看着不远处的亭台说:“让莼儿纳唐公窋的女儿为正妻,本身就是在给子姓们一个面子。
不管他们接不接,只要接下来战争往下走,就由不得他们。
我胜,这就是给他们的阶梯;我败,这就是给咱们的阶梯。
所有后路都弄好了。
到时候了。”
巫小叶呆呆看着辛屈,许久不曾见他这般乾纲独断了。
但,这也确实最是辛屈的性格。
“罢了,你看着安排吧。”巫小叶最终还是没有跟辛屈吵起来。
因为她也不知道要怎么吵。
这一场选妃,本身就是对南方的善意与信号。
燕国与其他南方国家不同,燕国是要求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的。
选了子姓正妻,意味着燕国第三代,必然需要一批子姓亲眷的帮助。
那么这就是一条退路。
辛屈也是沉思了很久,最终才做出了这个决断。
毕竟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统一,而辛莼要做的是一统,他的孩子必须朝着大一统进发。
三个概念是层层递进的。
统一武力就能达成。
一统需要文武发力,同时还要维系秩序。
大一统就是疆域与文化融会贯通才行。
因此自己这个孙子,在血统上必须弥合各个族系,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挤掉排斥感。
人嘛,亲亲相隐。
都是这么过来的。
辛屈见巫小叶不再与他争论,便忙着自己的事情。
……
一直到始元五年元旦,景山。
今天所有人顶着霜雪,看着九层垒砌的高台。
辛屈缓缓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上已经换了冕旒冠,尤其是珠子足足十二颗,与他穿得差不多服制的辛莼,只能戴九颗,而他的其他儿子,尤其是年纪最大的辛蕨与辛苍,他俩都是七颗珠。
除开他俩,一众封侯的勋爵,也都是七颗珠,看得不得侯位的人,艳羡不已。
因为礼法有规定,封侯的人,才有资格在大祭、盟誓、天子登基、册封太子等等超大型典仪上,戴冕旒。
其他时候,一律着朝服。
因为在这些时候,他们这些诸侯,是以亲族+功臣身份一起出席的。
相当于告诉苍天,他们是幽燕这个国家成立的股东之一。
没有这两重身份在,基本上很难有资格封侯。
就连熊大手这样的奴隶出身,他也是戴着冕旒冠出现在诸侯队列,捧着象牙笏板,看着辛屈捧着玉圭,一步步登基。
谁能想得到,才二十年,他就翻身了呢?
从一介奴隶,成为了幽燕的诸侯。
只等将来太子登基,他的女儿再争气生个孩子,那他就可是功臣+外戚的身份了。
不过,人群之前,还是有一群小娃娃很扎眼。
仔细一看,全是辛屈的庶子们。
他们有很多都是戴着五珠冕旒,因为他们是“天子”所出,所以地位天然高一等,因此他们只要没有犯罪,在必须出席的场合,一律被特赐五珠冕旒冠带。
若是历史上,这玩意儿只可能出现在上大夫。
不过辛屈这边改了改,只要是他的子嗣,哪怕没有爵位没有功绩,一样可以得到恩赐。
这也是在强化特权。
不过没人反对。
因为没必要。
现在辛屈要登基,要为了伐商做最后的准备,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些虚名而已,辛屈开心最好。
只要能赢,这些都不重要。
所以,辛屈每踏出一步,所有人都呼吸紧凑了几分。
他们就随着辛屈一步步站到最高,站到九层台上,在这个能与“天”接的地方。
然后,辛屈大手一挥,下方鼓声与锣响,接着宏大礼乐奏起,他在上方,站在太常面前,开始按流程焚香,祭拜,接着将表文取出来。
开始念诵。
他每念一句,九层台上密密麻麻站着的禁军、金吾士兵,将他的告辞当诗歌唱起来:“嗣续天子臣辛屈,谨以尊礼,昭告于皇天后土。
伏念朕承列圣之洪恩,荷祖宗之遗绪,受命于天,抚临斯民,序正神祠。
然殷商不尊王化,不慕天恩,妄称其父其祖号曰帝,而僭越皇天,妄自尊大,常祀以人牲,以邪神污秽天道。
因其以邪牲而嗣,遂戎狄遍地寇攘,华夏百姓,苦不堪言,方天下诸州邦伯,殷殷切切,天帝垂青,拨乱反正。
而朕号天子,而制幽燕,序正神位,归道法,安民心,邦伯多爱朕。
遂于今日合幽燕有司百僚、商盟方伯、万万黎庶,合辞劝进尊朕皇帝。
皇帝者,中国天子之尊号,天下唯一人可称之至尊。
臣三辞,天下三劝;臣三让,天下三勉,尤是此免循舆情,于始元五年元月元日,告祭六合于景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
定有天下之号曰大燕。
是日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天子皇后。立太庙太稷于京师,册夫人小叶为皇后,嫡长辛莼为太子,嫡次辛苍为凉国公,庶长辛蕨为吴国公,胞弟鲁父为滇国公……
群臣之恩封,祷文而焚告上苍,请皇天御览。
于此祭后,公告全国,咸使知闻。”
辛屈说完,焚表之后,又等了一会儿,拿出了第二封,不过这一封不是祭文、表文、祷文,而是——檄文!
“《谕殷商檄》。
檄谕殷商青、河洛、江汉、淮上之人曰:自天帝厘定三界以来,鬼神趁乱舞天下,邪祀淫祠而迷信普罗大众,苍生因此受制鬼神,连带大道侵染。
苍苍玄鸟,降而生商,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
九世之前,邪巫贻害,商王受信,自号曰帝,大道浸邪,遂坏根基,纷乱九世,传自宅殷,人牲大祭,日益猖獗。
朕膺天命,皇天续嗣;万民共尊,中国皇帝;戡乱而降世,肇域彼四海;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今日谕檄殷商,自削帝号,革除邪神,正本清源,此为一告。
朕曾云,不教而诛之,谓之虐,然教而不化,可诛之。
莫要令朕提兵,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届时生灵涂炭,彼罪盈满,天下震怒,无有从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