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 第1章 大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9章 将军威武
    李源带来舆图。
    把有关大同军消息的地方画了圈,张吉甫一目了然,可见其用心良苦。
    “大同军到底有多少兵?”张吉甫心惊胆战,眼睛盯着舆图上的那些圈圈,没想到王信的手竟然伸得如此远,这还是印象里的王信吗?
    张吉甫怀疑王信变了。
    “大同的军兵实兵近六万,但是王信向来不顾军士死活,练兵严苛,虽不人道,但带出来的兵的确能打,京营如今只有不到八万,而且多是新兵。”
    李源痛心疾首,身为兵部尚书,他的话更加可信。
    京营原额十二万,太上皇要求扩充到十八万,张吉甫思来想去,得出利大于弊的结论,京营至今虽然没有十八万的规模,但也有了十三万余。
    其中五万大军在山东平民乱,留在京城的还有八万。
    去年各地账册交上来,只收到了一千三百万两的税赋,地方的开销芝麻开节节高,收的比往年少,用的却比往年多了一百多万两,竟然了六百三十余万两。
    然后山东平叛了百多万两,四百万是京营军饷、皇室用度、百官俸禄,只剩下一百四十几万两银子。
    一个东平郡王,一个王信。
    京城的一东一西。
    为了安抚这两处,自己挪用别处的军费,给了辽东都司六十万两,东平郡王五十万两,然后给了王信九十八万两,光这三处就去了两百余万两。
    窟窿这么大,自己只能克扣京城百官,京城怨声载道,各处衙门多少官吏痛骂自己。
    如果能按照往常一样收到一千七百万两,多四百万两银子的话,那自己就能松口气。
    拿出两百多万两银子给其余九边军镇,至少给士兵们留一口饭吃。
    然后五十万两用来发俸禄,山东赈灾银百万两,大军回师犒赏几十万两,熬过了今年,明年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张吉甫突然一愣。
    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这个念头在自己的脑海里,哪一年不是如此。
    明明每一年都熬过去了,可来年并没有宽松,反而一年难过一年,以前还能左右挪腾,如今一点余地都没有了。
    京城官吏大半年没有发放俸禄。
    九边各处军镇士兵不光军饷,连粮饷也拖欠了十几个月。
    “不能再打了。”
    张吉甫喃喃道。
    “难道前功尽弃?”李源不可思议,大军已经消灭了大部反贼,只剩下少数流窜乡野,继续扫荡数月,不愁不能灭干净。
    张吉甫摇了摇头,“告诉山东巡抚招抚吧。”
    大同军镇的百万两军费,辽东的百多万两军费,这两处两百多万两银子,今年无论如何也不会给这么多,张吉甫只打算给五十万两。
    其余一百七八十万两银子,今年必须发给别的九边。
    为了压住两镇,京营必须归京坐镇。
    十三万京营,张吉甫倒要看看谁敢乱来。
    至于山东青州几府,这几地已经烂了,就算平了反贼,十几年内也不要指望能收税,还不够应付军费的,所以让山东巡抚去招抚反贼,给他们一块地,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虽然可惜,李源也能理解首辅。
    现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青州府那几地不如丢开,任由其烂掉,一代人过去,终归会长出新肉。
    不但可以丢开负担,还能等有收益的时候再去管。
    兵部在自己手里,等京营大军归京,自己也彻底掌握了京营,加上督察院,六部,反对自己的势力并不多了,但不能掉以轻心。
    等李源回去兵部安排京营回师事宜,张吉甫吩咐道:“去请林如海。”
    林如海会搞钱。
    金陵是四大家的老巢,江南是天下最富裕的地区,张吉甫要和林如海谈一谈,他可以让给林如海更多的利益,只要林如海能支持自己。
    自己应该早点决定,张吉甫不禁后悔,前些年的思路错了。果然还是老话说的好,宰相肚里能乘船——舍得分利益的宰相无往不利。
    年余来,虽然挫折很多,可越来越多的人倒向自己,张吉甫很有信心。
    只要再给自己三年的时间,一切尘埃落定,回归正道。
    林如海很晚回到了府里。
    “小姐睡了没。”
    回到家后,林如海没有喝茶的意思,习惯性的关心问道。
    “贾府派了人来接,问小姐什么时候去贾府,贾府的老祖宗想念的很,小姐说过几日过去,贾府的人说了到时候来接,听紫鹃丫鬟说,小姐在房里读书。”
    “这么晚了,还读什么书。”
    看了看天色,大概丑时的模样,林如海不满道。
    管家没有回话。
    老爷是心疼小姐,自己要是不知好歹说错了话,只会引起老爷不高兴,这点眼力见也没有,做什么管家。
    林如海虽嘴上抱怨,却也不舍得管。
    第二日去了贾府。
    贾政亲自迎接。
    看到贾政眼圈微红,林如海露出关心的眼神。
    贾政一向把林如海当做自己的知己,向来佩服妹夫,这才露出哀伤,“我有一房妾室疾病去了,为兄今日令妹夫见笑了。”
    贾政拱了拱手,实在是悲伤不已。
    原来如此。
    清官难断家务事。
    历来大户人家,小妾死了背后多有说头。
    娶妻娶贤,纳妾纳色。
    妾室多年轻,所谓的疾病去世,大多是托词,林如海不会追问,但也没有谈起正事,留给了贾政一点哀伤的余地。
    林如海主动问,贾政下意识的还会隐。
    偏偏林如海不问,又向来把妹夫当主心骨,贾政反而忍不住恨恨道:“如今张吉甫越来越得势,不光大哥看我不顺眼,连王子腾也大喘气了起来,唉.”
    后面的话,贾政终归还有分寸。
    但是话说到了这般地步,林如海已经搞清楚来龙去脉。
    大房和二房怎么可能不争?
    薛家大房和二房不就在争?当初薛家大房担心被二房兼并,便主动躲到了京城投靠贾府。
    至于王子腾。
    王家女人的德性,林如海多少听过,毕竟是半个贾府人。
    王夫人可不是省油的灯啊。
    心狠手辣。
    妻子活着的时候,没少痛骂她的这个二嫂,曾经待字闺中的时候,受了其不少气。
    “得势便猖狂,太过急躁了些。”林如海一脸淡然。
    张吉甫越得势,皇帝的地位越动摇。
    京营的主力在山东平叛,加上张吉甫联合兵部扩充京营新兵,京营的军权不敢说全部,但也绝大多数落入张吉甫手中。
    特别是他与朱伟和解后。
    朱伟父子亲自帮他稳住在京的京营。
    所以贾政的困境,在于皇帝的地位越来越不稳。
    包括自己。
    “难道还有反复吗?”贾政看不出来。
    原来京营分成数部,谁也别想染指整个京营,后来京营整编四军,到今日张吉甫再次改革,十三万大军进入他手,皇帝能不能顺利登基都是回事。
    皇帝又不是没有儿子,退一万步讲,宗室大把人想与张吉甫合作。
    “张吉甫昨日秘密请了我去见他。”林如海笑道。
    贾政惊讶,赶紧问道:“张吉甫开出了什么好处?你答应了没有。”
    张吉甫这一年多见人给好处。
    不过他们这一派支持皇帝多年,虽然不算皇帝最亲信的一支,可如果不是这般保持距离,岂能在太上皇眼皮子底下活跃到今日?
    正如林如海的要求。
    既要旗帜鲜明的支持皇帝,但是又不能与皇帝走的太近。
    朝廷上还有几个人不是张吉甫的人?剩余的他们价值已经不大,所以得知张吉甫见了林如海,贾政忘记了悲伤,心思都扑在了这件事上头。
    “张吉甫已经急了。”林如海冷静道:“继续拖下去。”
    “还拖?”贾政担心道:“万一”
    “张吉甫他们师徒门生弟子满天下,如是武夫勋贵还好,偏我们这些人,在他那边没有位置啊。”林如海笑道:“他也没有表露出来的强大,否则不会放弃这么多。”
    有时候,自己这个妹夫赌性也很大。
    想到当初孤注一掷投靠皇帝,谁敢像他这么做?可还真让他办成了,稳坐巡盐御史好些年,捞足了利益和资历,贾政既有些忧虑,更有些兴奋。
    “可惜,王信的事情,你太急了些。”
    “别提他。”
    贾政不满,怒道:“他个大骗子。”
    林如海苦笑。
    贾政认为自己那么信任王信,结果王信说变就变,每当提起王信就气的不行,林如海也不好多言,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贾政还是放不下。
    大同节度使。
    林如海也想过,这么大的利益,换成谁能轻易拒绝?
    既然他同意了张吉甫的条件,又不是说他就彻底不是自己人了,还是可以继续拉拢,继续谈的,林如海不觉得王信会孤注一掷投注张吉甫。
    其实。
    王信掌握大同军,然后在回来,岂不是完美?
    林如海心底里还有一丝高兴。
    回去后见了学生陆仲恒,陆仲恒也与张云承说了很多,两人一连数日都有见面,最后张云承告辞回去大同。
    京城北边是密云,密云位于燕山山脉,沿着山脉修建了蓟镇长城,长城之外就是广阔的大宁,又叫做朵颜,前明撤了宁王藩地,让给了朵颜三卫。
    蒙古人是游牧,居无定所。
    铁打的朵颜三卫,流水的鞑靼人。此地换了一个又一个部落,都顶着朵颜三卫的名头,包括原时空的林丹汗部,很长一段时间也冒充着朵颜三卫的名头。
    后来大周兴起,灭掉鞑靼,重新封王就藩大宁,谁知道最后又失败,变成了胡人。
    大周不想继续折腾,便采取了前明的法子,封了哈勒六部。
    随后百余年见。
    铁打的哈勒六部,流水的东胡人。
    大家谁来到这边土地上,最后都顶着哈勒六部的名头与大周贸易。
    有了贸易,获得了需要的物资,生活开始稳定,或六七年,或者十几二十年,又被别的部落打败,或驱逐去兼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回。
    商人们来了。
    从大同出关到大宁地区,沿途行程两千余里地,很多有眼光的商人看中了大宁。
    只要能占得大宁的土地,投入多少钱也值。
    “苏赫?”
    有人认出了来袭马贼的首领。
    那首领愣了愣,认了一会儿,醒悟道:“你怎么给周人干活?”
    “我还以为你死了呢,又或者回去了杭爱山,没想到你在这里当了马贼?”那人不可思议。
    苏赫脸色通红,喝问道:“你怎么加入了大周的商队”
    “我回不去了,后来被商队收留,商队看我会照顾马匹,就给了我一份活计。”那人老实交代。
    “看在以往的情分上饶你一命,告诉你们后头的周人们,不要再来了,否则见一个杀一个。”苏赫收回刀,威胁到:“包括你。”
    威胁完后,抢走了货物,带着队伍离开。
    “苏赫,你跑吧,再不跑就来不及了。”那人站起来向马贼们离开的尘土方向,好心的大声提醒,也不知道对方听见了没有。
    商人们疯了。
    明明很多商人破产,但是却阻碍不了商人们的热情。
    这个东家遭受了损失,不但不会退缩,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只有坚持到最后才有翻本的机会,死都不会愿意下桌,旁边多得是等着上桌的商人。
    所以苏赫就算赢十次又能如何。
    这位胡人习惯了在商队干活,不愿意再流离草原,也看清楚了未来的路,草原以后的主人是商人们。
    雇佣军队的商行越来越多。
    已经有了万余人被雇佣的规模,每年可以节省军费三十余万两,更甚至还赚了钱。
    主要来自军备军器和马匹的租金。
    这些是朝廷和节帅府的资产,发给士兵们,士兵们带着武器装备和马匹给商人们保驾护航,这些折算的租金,士兵还能分一半,然后节帅府分一半。
    一年下来,节帅府又能分个两万余两银子。
    至于彻底毁坏与马匹死亡的,商行需要按照市场行情折价赔偿,节帅府反而省去了一大笔费用,因为日常的训练中,马匹也会有不小的伤病数。
    当然也有很多人质疑和担心。
    王信没有动摇,这多出来的几十万两银子,王信没有打算留下,而是采购耕牛。
    内地越来越多的流民,耕牛养不起就要杀。
    耕牛杀了就没有了。
    所以大同这边反向收购牛。
    卖牛的变成买牛,买牛的变成卖牛,一时间大同上下议论纷纷,都觉得不可思议。
    一头牛在关外的收购价是二两银子,因为关外养牛成本低,只需要出个人力,如今节帅府同样用三两银子从内地收牛,这个价格一点吸引力也没有。
    各地的粮价一日一个价。
    甚至有些地方一石粮卖到了二三两银子,三两银子才能换一石多粮食,谁会愿意干?
    不过节帅府结合薛家薛家商号,采用了典当的形势。
    抵押一头牛三两银子,如果日后灾情过了,五年以内,可以用四两银子典回来,七年以内是五两银子,过了七年,谁知道牛是死是活。
    很多灾民舍不得杀牛,也盼着日后赎回耕牛,典当的人竟然不少。
    不过这项买卖纯亏钱。
    一年内,大同合计收购了近三万头耕牛,收购费就了九万两,还免费使用了薛家商号的人力、铺子等,加上沿途的运费,还有伤病的耕牛,最后一算账,反而了十七万两,如果加上薛家商行的费用,至少在二十万两银子。
    耕牛到了大同,很快送去了关外。
    牛群有的赶往小黄河一带,有的赶往大宁,甚至有的赶往灵迹泉一带。
    旱情严重,包括关外,河套地区能维持自家牲口就不错了,所以牛群要往更远处驱赶,往靠近水源的地方迁移。
    关外虽然无边无际,但适合放牧的土地有限,肥沃的土地就那么几块。
    针对目前的局势,王信也做出了军队改革。
    随着节帅府的调整。
    很快大同军整编为一个千人规模的亲卫营,八个甲等营,十个乙等营。
    帅府所在的大同,有三个甲等营,两个乙等营,一个亲卫营,然后节帅府里有总兵赵雍、汤平、周文、参将刘通。
    魏毅参将负责大同西南防线上的三个乙等营。
    张震参将负责大同东部三个乙等营。
    张灿参将负责前套地区的两个甲等营与一个乙等营。
    小黄河地区合计有一个甲等营与一个乙等营。
    大宁地区合计一个甲等营。
    灵迹泉合计一个甲等营与一个乙等营。
    甲等营营总分别是:马范、李武、齐山念、刘英、赵赫、桂勇、史平、石敢当。
    乙等营营总分别是:卓志、赵胜、柳忠.
    史平和石敢当是最年轻的营总,两人都在二十七八岁,可两人的军龄不短,而且参与战事多年,特别是史平,抵达大宁后,亲自带队出击清缴马贼。
    骑兵们排成一排,成为圆形,围住中间的马贼首领和几个残存的马贼,露出冷漠的视线。
    苏赫咬着牙,不服气的望着周军的主将。
    那名年轻的将领,一路射杀了他二十几个兄弟,如果不是此人箭术了得,自己也不会轻易落败。
    史平下了马。
    取出自己的长刀后使了个漂亮的刀,然后一步三摇的往前走去。
    为将者不应该行险。
    史平知道这个道理,也见过许多战场意外之事。可水无常势兵无常形,打仗这种事,难道和读书一样,还有个对错不成?
    胜利就是对的。
    失败就是错的。
    “来。”
    史平刀尖落地,左手向前伸出食指勾了勾,轻蔑的看向几名马贼。
    能逃的此时的都是苏赫老兄弟。
    杀人如麻,心里有股狠劲,被杀虽然可怕,可被人如此侮辱,见状,几人毫不犹疑选择提起弯刀上前。
    史平一刀一个。
    仿佛砍瓜切菜,然后冷笑着看向惊呆了的苏赫。
    “你来。”
    史平伸平刀尖,还是一脸的轻蔑。
    苏赫不再犹豫,和兄弟们一样持刀上前,然后尸首分离,轰然倒地。
    “将军威武!”
    一名士兵狂热的喊道。
    “将军!”
    “威武!”
    百余名骑兵士气如虹,被新来的营总彻底征服,没有人不服气。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