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光微芒 - 第446章 对第五代弧光机的设想
第446章 对第五代弧光机的设想
当日赶往前线进行支援的萨拉斯帝国弧光机,是性能优秀,技术成熟的標准第四代弧光机。
其型號为星痕,听上去就跟星环大公很搭,实际上这也是在星环大公家族的战术需求下诞生的一个弧光机型號,是远距离作战型號的机体。
其运用方式通常为依託ms部队和战舰阵型,狙击试图衝击防御阵型的敌方高价值单位。
机体全高19.8米(含背部推进器),本体重量:48.2吨,採用了轻量化复合装甲框架。
动力核心为双核驱动系统,主能源是微型核聚变反应堆,为弧光机的机体提供动力,副能源为高密度电容阵列,供瞬时超载武器使用。
背部四个再加上腿部八个的脉衝、姿態调整推进器,为整台机体带来了极高的机动性,战场上的星痕弧光机往往也会不断利用高机动性拉开距离后远距离射击。
而这次被击毁的星痕弧光机,其引以为傲的机动性显然在自由联邦弧光机面前不值一提,无法拉开距离,近距离作战能力不足,这是其落入下风的主要原因。
但这位驾驶员真正落败的原因,还是因为自由联邦弧光机那强大到可以无视舰队近防火力集火的防御性能,以及简直就像是无视了物理法则,无视惯性的那些机动方式。
这种机动方式下,无论是ai辅助瞄准还是驾驶员自身的预判,显然都失去了作用。
“是小型化了反惯性重力装置?这项技术我们也在同步推进,但是在弧光机大小的作战单位上,未免也有些...”
“不对,我怀疑是他们在弧光能引擎的开发上得到了新的进展,机动性的提高和反惯性都可以通过弧光能引擎的特性来进行解释。”
“那又怎么样?我们文不可能马上拿出这样一台弧光能引擎,倒不如脚踏实地,考虑如何小型化重力装置。”
眼看两位已经开始谢顶的研究员陷入激烈的討论,其他研究员也纷纷开口参与进来。
他们的討论方向从重力技术延展到弧光能科技,又从自由联邦弧光机可能採用的装甲技术討论到液態金属在弧光机上的应用可能性。
在主位的叶莲娜听了一阵后有些不耐烦地拍了拍手道:
“好了,各位,我能够理解大家对於新技术和新挑战的热情,但现在!现在我们需要立即对自由联邦的挑畔做出回应,再怎么说,也要在一个月...”
她看了一眼星环大公那张臭脸,撇了撇嘴接著道:
“半个月內,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如果能够超越自由联邦弧光机,那更好,但最起码也要遏制住他们对於我们边境星域的侵略性试探。
自由联邦这台机体的观测数据已经下发到各研究所,现在大家可以自行交流,或是做一个初步的立项规划,无论是现成的弧光机,还是加紧时间弄出一台新机体,熔火之心的资源都对你们全面开放。
散会。”
说完,她也不去管那些朝著门外涌出的研究员,而是直接找上了星环大公。
“阿列克谢,不管他们能不能搞出一台让你满意的弧光机来,根据我目前所掌握的研究进度,我可以给你几个现在就能用的方案。”
她的终端马上在会议桌上空投影出一台看上去显得有些臃肿巨大的机甲单位来。
星环大公下意识皱起眉头,但看向会议桌边留下的研究员们,很快意识到这是乌拉尔机械研究所的研究员,这个项自也正是乌拉尔研究所已经进行了五年的项目,他之前有所耳闻。
乌拉尔星区就是叶莲娜的统治星区,其別称为熔火星区,这个研究所的关係和叶莲娜不可谓不深。
但星环大公不在意所谓的关係牵连,他和叶莲娜一样,只关注结果能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
他仔细调动著机甲投影,这台型號为thm-110,代號岩山的重型机甲,是乌拉尔研究所为下一代弧光机提出的构想方向之一。
该项目延续了萨拉斯帝国在战舰和要塞上的应用发展思路,讲究一个用料堆砌,装甲不够强就加厚加强,动力不够就上双发弧光引擎,这样还能大幅增强武器系统。
最终得来的就是这样一台足以装下两台常规大小弧光机,看上去更像是地面使用的那种作战移动要塞单元一样的重型机甲。
在萨拉斯帝国,因为那起举世闻名的弧光粒子倾泻事件,整个帝国的弧光能研究都要落后於自由联邦,现在搞不好已经连莱茵帝国都比不上了。
许多弧光机採用的都还是常规聚变引擎而不是弧光引擎。
显然乌拉尔研究所对弧光能科技並没有偏见,果断採用了在未来一定是大势所趋的弧光引擎作为机甲的动力源。
这也让这台机甲的数据达到了一个让人怀疑其真实性的高度。
星环大公知道,如果只看这些数据的话,他现在拍板就能解决问题了,可有些东西可不会在数据上体现。
“这台机体,看著厉害,但其实局限性很大吧,以它的机动性,放到战场上就是个被战列舰两炮干掉的靶子。
看似攻守兼具,性能强大,但耗费的资源都够多少艘战列舰了?更不要说这要求的驾驶员弧光亲合度,你们是在开玩笑吗?”
岩山弧光机的庞大体型,註定了哪怕加装再多推进器,也不能可能做到其他弧光机一样舞动翻翻的作战效果,为此乌拉尔研究所甚至直接摒弃了这台机体的机动性改装。
转而为岩山机体增加了液態金属装甲层,以及高强度的偏转力场,以此来提高防御性能。
如果说那天面对自由联邦弧光机的是这台岩山机甲,那么对面甚至可能破不了岩山的防。
“额,大公阁下,您说的都是这台机甲目前没有正式服役的原因,我们也在不断努力对机体进行优化...但...”
下面的乌拉尔研究所所长擦了一把汗,他自己作为研究员,最为清楚这台弧光机的缺点有多么致命,所以一开始叶莲娜要让他给星环大公做介绍的时候,他其实是不太愿意的。
他们这些研究员,尤其是涉及到经费爭夺和申请的高层研究员,很清楚哪种领导最好糊弄,而哪些高层是有真材实料的。
作为前线的司令官,星环大公不止一次直面过战场,指挥过战斗,深知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战舰,什么机甲。
实际上他也是熔火之心的常客了,大家都知道他懂技术,经常会被他提出的要求烦的要死。
“但我想叶莲娜大公提出这个计划的主要原因,大概还是因为岩山弧光机,
额,实际上是个较为成熟的设计,原型机也已经在去年的时候投入测试。
如果说要找一个能在最短时间內满足您要求的项目计划,那我想岩山就是最佳选择了。”
叶莲娜等乌拉尔所长说完后接话道:
“如果你不想將希望寄托在研究员的突发奇想上,其他的几个第五代弧光机项目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例如t-101项目,理论上在机动性能上要比这台自由联邦弧光机更强,虽然反惯性的机动动作做不出来,但是关於相位装甲的初级应用可以让其在战列舰编队面前来去自如。
但你也知道,这是理论上的性能,实际机体,哪怕是实验型號都只拿出了机体框架,並没有原型机產出。
还有这台专注於隱身性能的lt-15,隱身性能是有了,但速度和火力都全面落后的情况下,甚至无法威胁对手弧光机。”
看著叶莲娜展示出来的,看似玲琅满目,但全都是里胡哨废物项目的那些设计图,星环大公也是有些无语。
曾几何时,在第四代弧光机进行竞爭的时候,萨拉斯帝国甚至先自由联邦掏出了成品机体,不过几十年过去,现在他们就沦落到连自由联邦尾气都追不上的程度了吗?
但往好了想,萨拉斯好岁还能追一追,有个方向,现在自由联邦掏出了能够用於实战的第五代弧光机,那么他们只需要將其的性能和特性研究透,针对性研究之下想必很快也能取得突破。
反观列塔尼亚、维多利亚和莱茵帝国这些曾经在第四代弧光机上追赶迅速的军事大国,现在只怕连第五代弧光机的边都还没摸上。
果然人比人,就是怕比较啊,这么想著,星环大公冷著脸点了点头。
“带我去看看这台岩山弧光机,如果可行的话,我会让我手下的暴熊来驾驶这台机甲。”
正在天鹅湖研究所所长陪同下视察莱茵帝国第五代弧光机项目的林奇,感觉鼻子痒痒的,差点打了个喷嚏出来。
他压抑住这种衝动,维持住高冷的表情,视线扫向平躺在机库地面的贝希摩斯机体。
这台贝希摩斯通体银白,和曾经在破壁计划实验阶段过程中林奇所驾驶的那一台已经有了很大区別。
后者被林奇拿给霸者用来执行破壁计划的后续任务了,短时间內不会进行下一步的改装实验。
天鹅湖研究所得以將更多的资源用来製造新一台贝希摩斯,並在新机体上应用更多的实验性技术。
莱茵帝国在第五代弧光机的研究上,的確远远不如自由联邦和萨拉斯帝国这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
但林奇的眼光看得很远,心態也放的很宽。
以他那个魂牵梦蒙的祖国东大的经验来说,当一项科技的发展方向被对手锁死,难以进行追赶和超越的时候,或许换个赛道另闢蹊径才是更好的选择。
既然在传统设计和军事科技应用上无法追赶自由联邦,那么就要將自己最大的长处发挥出来才行。
林奇认为现阶段莱茵帝国的科技长处就是弧光能科技相关的研究。
例如他当初驾驶贝希摩斯所能达到的战力,恐怕只存在於现如今自由联邦弧光机研发计划的未来蓝图上。
那固然是因为他结合了自身的实力,又利用了浅层弧光空间固化后有所改变的空间特性。
但这个思路未必不能沿用到弧光机的开发之中。
莱茵帝国军备局对林奇扯下来的那支机甲手臂的研究进展缓慢,自由联邦不但使用了研究人员们从未见过的合金材料,外表涂层。
机械结构方面的设计也看的让人头皮发麻,太过复杂,其中有多少是反逆向工程设计无从而知,但林奇自知这对於莱茵帝国来说未必是合適的路线。
眼下的这台银白色贝希摩斯机体,集合了大量弧光能科技的运用,其中甚至有不少功能都只能在浅层弧光空间中才能正常使用。
例如在弧光机机体的右手臂上安装了弧光空间的聚焦破壁装置,以便驾驶员能在浅层弧光空间內迅速完成效果类似短途跃迁的“闪现”机动。
左手臂上则是为手盾表面附著了功率更低,但是呈点阵型部署的破壁装置,
作用是在遭遇难以抵挡的强大攻击,例如战列舰主炮直击的时候,形成类似於相位装甲一样的设计。
让攻击绕过现实空间,进入弧光空间。
更多的还有作业系统上的弧光能感应骨架设计,就是原本作为近战標配武器的弧光刃,都通过莱茵帝国近期对於弧光空间的进一步研究,加强了其刃口的切割强度,增加了对护盾的穿透力。
这一整套的设计,放在以往显然已经是叛离经道了,无论是设计人员、地勤还是驾驶员,都需要重新去適应熟悉这些新设计和新机体。
但林奇要的就是这样顛覆传统的新式弧光机,如果费尽全力只拿出来一个四代半弧光机,然后被自由联邦吊起来打,那还不如搞一个只能结合破壁计划前置条件作战的偏科五代机。
这样的设计思路,哪怕放在整体军事科技未来的研发方向上,都是一样的。
毕竟林奇对於未来军事科技的走向,也就只有那么十年的远见,甚至於这些年的经验也未必就正確,提前找到合適自身的发展路线也是重中之重。
他早在去到杜寇伯爵的秘密基地时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了,破壁计划不仅是在民生方面会发挥作用,军事上也会。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