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常茂,能有什么坏心思? - 第17章:淮西分歧,初见端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茂刚一踏入午门,诸多大臣瞧见他的身影,纷纷行礼,“见过郑国公。”
    常茂看著眼前的诸多大臣,嘴角泛起一抹温和的笑意,眼中闪过一丝从容,便是微微拱手,算是见过礼了。
    悠悠几千年的歷史长河,如同一部宏大而深邃的书卷,將世间的礼义廉耻刻画得淋漓尽致。
    即便朝堂之上党爭的阴云从未散尽,不同阵营之间的爭斗激烈,双方针锋相对、势同水火,仿佛有著不共戴天之仇。
    然而,在这剑拔弩张的氛围下,礼仪却从未被忘却。
    因为,这就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承载著岁月的智慧,亦是一份深入骨髓的从容不迫。
    於朝堂之上,即便在政治角逐中鎩羽而归,也当保有风度,优雅退场,不失气节。
    恰似后世所言,即便身处败局,也绝不褪色。
    在失败者书写的“懺悔录”中,不见丝毫悔恨之意。
    映入眼帘的唯有愿赌服输的豁达与坦然,宛如歷经风雨后平静的湖面,波澜不再,却自有一份沉稳与大气。
    彼时,一道熟悉且爽朗的声音突然响起。
    “小茂子。”
    对此,常茂微微一怔,下意识地转过头去,便瞧见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正迈步朝自己走来。
    此人威风凛凛地身著大红官袍,隨著他的步伐微微晃动,无形之中散发出一股令人不敢小覷的威严之气。
    但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怪异之感。
    身材壮硕,虎背熊腰,举手投足间带著武將特有的刚猛与豪迈。
    可偏偏,这身上穿的却是文官的朝服,那宽袍大袖与他的魁梧身形极不相称,仿佛硬生生地將一个武將塞进了文官的服饰里。
    “徐伯伯。”常茂躬身见礼。
    而隨著常茂这一声称呼出口,来人的身份便不言而喻。
    眼前之人,正是那声名赫赫的魏国公徐达。
    开国六公之中位列第二,身份地位尊崇。
    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子孙世袭!
    徐达走至常茂的身边,伸出宽厚的手掌,轻轻拍了拍常茂的肩膀,那动作带著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与熟稔。
    隨后,徐达方才微微眯起眼睛,似笑非笑地开口说道:“臭小子,我还以为你这辈子都不入朝了。”
    自从洪武二年常遇春薨逝,常茂接过常家之后,仅仅在封爵之日於朝廷中短暂露面。
    自那以后,朝堂之上便鲜少能见到常茂的身影,就好像远离了这权力斗爭的中心舞台。
    面对徐达,常茂有些尷尬地挠了挠头,眼神中带著一丝无奈,“侄儿年岁还小,阅歷尚浅,许多事情看不透,还不適合入朝为官。”
    徐达,確实是那寥寥无几、有资格且能真正以长辈身份自居,坦然面对常茂的人。
    想当年,徐达与常茂的父亲常遇春並肩作战,在那血雨腥风的战场上,一同出生入死。
    更是在岁月的沉淀,结下了深厚的情义,所以徐达对常茂一直关爱有加,视如己出。
    而在常遇春不幸离世后,徐达更是將对老友的那份情谊,更多地倾注在了常茂身上。
    可以这么说吧,以徐达的身份和威望,只要还在朝堂之上,那些企图算计常茂、让常茂受委屈的人,都不得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敢不敢正面硬刚魏国公、徐达!
    徐达脸上带著洒脱的神情,满不在意地摆了摆手,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歷经沧桑后的豁达。
    “有什么看不透的,朝堂还能比战场残酷?想当年咱跟你爹,十几岁就毅然参军,跟著上位者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才打下这偌大的江山。”
    “那些战场上的血雨腥风、生死较量,可比这朝堂复杂多了。你呀,可不能丟了你爹的人,得拿出点常家的气魄来!”
    “而且,还有你诸多叔伯在朝。我们这些老傢伙,还能眼睁睁地看著你受了委屈不成?”
    说到这儿,徐达微微顿了顿,似是回忆起了往昔与常遇春並肩作战的崢嶸岁月,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徐达的话如同一股暖流,缓缓淌入常茂的心田。
    这一刻,常茂真切地意识到,自己並非孤身一人在这复杂的朝堂挣扎。
    在自己的身后,有著这样一位长辈,不仅仅是朝堂上威名赫赫的魏国公,更是那个真正心疼自己、愿意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叔伯。
    內心深处的孤寂、彷徨,也是得到了一丝慰藉。
    就在此时,又是一道声音响起,“徐大哥说的不错,可这酒还是得少喝,別年纪轻轻,伤了身子。”
    只见来人一袭鋥亮的鎧甲,哪怕是在昏暗的天空下,也是闪烁著冷冽的光泽。
    延安侯、唐胜宗。
    常茂对此,面上不见丝毫恼怒之色,反而神色平静,只是微微挑眉,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看向唐胜宗,语气虽轻,却字字清晰有力:
    “唐叔,您还是回去好好管教一下自己的儿子,免得一世英名,毁於逆子。”
    此话一出,周围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徐达微微一怔,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目光在常茂和唐胜宗之间来回扫视。
    而唐胜宗原本轻鬆的表情瞬间凝固,嘴角的笑容僵住,眼神中闪过一抹尷尬与慍怒,指节也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周围的大臣们敏锐的目光瞬间被这剑拔弩张的气氛所吸引,齐刷刷地投射过来。
    尤其是浙东的刘伯温,那一双深邃的眼睛微微眯起,眼中闪烁著睿智的光芒,饶有兴致地注视著这场突如其来的交锋,似乎想要从其中洞察出更多的信息。
    而已经归属於江南的吕本,脸上掛著似有似无的笑意,微微歪著头,同样好奇地观望著,心中暗自揣测著事情的走向。
    没错,在刘伯温、吕本等一眾大臣心中,那个念头一经泛起,便如同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
    他们深知,淮西集团在朝中势力庞大,盘根错节,一直以来都给人一种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印象。
    然而此刻,常茂和唐胜宗这两位淮西集团中的顶尖人物之间的爭锋,却如同一道刺眼的裂缝,打破了眾臣对淮西集团的固有认知。
    常茂那毫不留情的当面指责,字字如针,刺向唐胜宗。
    在一眾大臣看来,这绝非简单的私人恩怨或是一时的口角之爭。
    这一场看似偶然的衝突,落在大臣们的眼中,却极有可能是淮西集团內部矛盾激化的一个开端。
    或许,在那表面的和谐之下,淮西集团內部早已暗流涌动,各方势力为了利益、权力等因素,產生了难以调和的分歧。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