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北平围城开始 - 第232章 更名
第232章 更名
九月二十八日,又是一个晨曦。
距离莫先生天坛伏法已经过去了四天,距离十月一日大典召开还剩下三天。
专案组虽然还未正式得到命令解散,但正值大院上下处处人手紧缺的关键时候,大部分人手已经撤离,只余下部分收尾工作,多的是报告要写..,
作为出了名的“识字班教书匠”,原本想开溜的何金银被白玲点名留了下来,配合著专案组其它文职人员进行“扫尾”工作。
“又去看多爷了?”
正手脚、轻掩门户,努力降低自身存在感的何金银刚进门没两步,就被这位“冰山美人”出声喝止。
“啪。”
一大沓陈年旧纸被放在桌案上,何金银看著就头大,上一次这么“铁锭坐班”,还是在纠察队秘书处看举报信那会...牢骚一起,募然又神色一滯,似是勾起了什么不好的回忆,索性乖乖“认命”,准备埋头苦干..
“多爷恢復的怎么样?”
“托您的福,多爷长命百岁,丫死不了。”
白玲一瞪眼:“有这么说自己同志的么?要是没多爷,咱们专案组到大典开始都不一定能抓到人..:”
何金银点点头,这些天住在公总大院的临时宿舍,每天不是写报告就是整理报告,睡梦里都在写报告..
究其原因,不过是“自作自受”。因为莫先生这条“舌头”没法子开口,很多事情或者不了了之、或者有头无尾,偏偏这些报告是要归档封存的东西,马虎不得,容不得胡编乱造..:
值得一提的是,纠察队除却城外卫成队伍、以及在保定专司大典护卫的三千余人,莫先生事泄后,司法街北平纠察总队部就进驻了社会部一支队伍,目的无它,“查漏补缺”..
何金银几次因为公事再去对面司法街时,建筑虽然还是那般亲切的建筑,可是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孔,那股曾经“回娘家”的亲切感不復存在,就连张队都是一面都没见上,也不知在忙什么...
故纸堆里做文章,非何金银所愿,向郑朝阳、白玲这等熟面孔打探“情报”时,两人似乎对社会部这一特殊存在都讳莫如深,尤其是郑朝阳自己,提起时总是冷言冷语,似是有多大“过节”一般.::
偏偏多爷这位“包打听”又在躺在医院病床上,小腹中弹失血、万事静养为先,何金银也不敢多嘴,心情难免鬱结。
白玲似乎看出何金银的兴致不高,並没有他“躲懒”的错处,重新埋首文件堆里。
“同志们,好消息!”
人没到、话先到,郝平川的大嗓门从走廊里传来,原本刚捉起笔的白玲动作为之一滯,面上表情不变、眼里闪过一抹无奈,就连刚打起精神的何金银都跟著往门口望去。
在屋內几人“翘首以盼”下,喜气洋洋的郝平川推门就进,手中破天荒的举著...一份报纸。
要知道眼前这位“糙汉子”,搏斗、射击、突袭样样精通,唯独一见著书本文字就开始“打瞌睡”,今天破天荒的没有“甩刀弄棒”,而是拿著一份《人民日报》。
对上屋內几人的自光,郝平川全然没有感受到眾人“赶报告”的那份枯燥麻木,反而就堵在大门口,顿了顿衣衫,像个天桥说书先生一般咳嗽一声,生怕不能引起眾人的注意..
只见他双手一展、神色庄重:“都听好嘍!新政协,全体会议,重大决议!”
“...国都定於北平,改名为『bj”..国旗、国歌及纪年...均已確定!”
中间虽然念得磕磕绊绊,但到底是接受过识字教育,很多繁难字体会略微停顿、眯眼近前细看,通顺的念完標题,郝平川像是完成了一场艰难的任务,重重的咳嗽一声,正要去念正文,只是...
今天的《人民日报》本就不大的首页排版上,內容全是喜报,標题尚且还能加粗、加大,有生米大小,正文字跡全部是米粒大小,郝平川刚念一行,一张大脸盘子几乎就要贴到报纸上去了.:,
“新政协业已於昨日,即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全体决议...”
报纸被白玲一把夺过去,替他將这些讯息一一念完,清脆的女音虽然还谈不上“播音腔”,但也比郝平川的破锣嗓子要顺耳、舒心许多,听起来也更加振奋人心。
不多会,等白玲念完再抬起头来时,莫说是专案组办公室內原本还“满是班味”、“死气沉沉”的氛围一扫而空,就连走廊、窗户都挤满了围观听取这一最新消息的公总同仁,几乎小半个大院的人都被郝平川一嗓子给喊来了。
短暂的沉默过后,难得的欢呼声在这间素来以严肃示人的大院中响起。
“北平,不,往后要喊一声『bj』了!”
“看!这是国旗!五星红旗!可惜是黑白版,看不出个准確模样来..:”
“上面这国歌谁会?”
“我会、我会!这是三五年老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一一《义勇军进行曲》!”
一张张喜悦的面孔环绕在四周,原本对这些內容拥有“先知先觉”的何金银,也跟著抑制不住的激动起来,好似自己也和大傢伙一样,生平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国家的国旗长什么样子,自己国家的国歌是什么样的曲调..
万千儿女前仆后继、血染风华,才佇立起这巍峨的国与家!
办公室三楼楼梯间,罗局与冯处原本正背著手准备下楼,骤然听见郝平川的大嗓门,两人脸色一寒、就要训斥,可听著大家的欢呼声,一时间对望一眼,微笑著默许了眼前这一幕的发生。
不知是谁起的头,大家开始哼唱这首被最终选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纵然是已经问世十四年的老歌曲,但许是有著“近乡情更怯”的缘故,或是等著別人引唱、或是害怕自己跑调,一时间声音並不大。
旋律激昂、血脉激活,何金银不由自主的在此时“挺身而出”,挥舞著手中那份决定“珍藏”起来的报纸,打著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正確的“节拍”,走廊里眾人的歌声逐渐嘹亮起来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著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眾一心,冒著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著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进!”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