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北平围城开始 - 第375章 秀才
第375章 秀才
夜深了,特行科办公室却依然亮著灯。
这是一份李守常先生在一九二七年四月八日、写於草嵐子监狱的《具状人亲笔供词》,枯脆泛黄的纸页窒的翻动声响,犹如一段不徐不疾、顿挫有力的男声自白,
跨越歷史的尘埃,募然出现在何金银的耳畔。
“釗,字守常,直隶乐亭人,现年三十九岁。在强裸中即失恬恃,既无兄弟,又鲜种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幼时在乡村私校,曾读四书经史,年十六,应科举试..,
后应北大之聘,任图书馆主任.::”
““...釗自束髮受书,即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釗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於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釗感且不尽矣!”
两千八百一十八字,娓娓道来,虽无一字泣血,却无一字不使闻者动容。
“吁..:”
一声长嘆,何金银揉搓著两鬢太阳穴,缓解文化变迁带来的阅读不適,脑海中浮现出一位在后世影视作品中、始终保持著两撇茂密大鬍子的鲜明形象。
二十四年间人事更迭,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当初那些奉命抓捕、严刑拷打、亲手將李先生缚上绞刑架的会子手们,现如今走死逃亡、下落几何,似乎...根本无从查起了。
何金银在与狄飞分別后,第一时间就將主意打在了公总“包打听”多爷身上。
可惜的是,这件事发生时,年轻的多爷尚在南城当最苦最累的“交通警”,调任侦缉队已是十年之后的事情,对於这桩公案也仅仅是有所耳闻。
目前唯一的线索...只有一副陈列於北平市歷史博物馆的铁铸绞刑架、一沓卷宗而已。
卷宗极为简薄,共计四份內容。
一份七页稿纸的《狱中自述》;一份民国十六年四月廿八日、报导李先生就义消息的《晨报》;一份功德林留任狱警的指认口供,以及一份李先生后人的口述回忆录。
无萍之草,从何查起?
指尖轻轻叩击桌案,发出有节奏的敲击声响,何金银目光一一扫过四份材料,最终落在了那份民国十六年的《晨报》上,相较於其它三份材料,至少《晨报》中就有一条勉强有用的消息一“...当日看守所马路断绝交通,警戒极严,审派东北军宪兵营长高继武为监刑官.”
铅笔在这份陈年旧报上圈出“高继武”三个字,何金银似乎隱约抓住了某条线索,却不是妄图在这个“高继武”身上打开缺口,一名奉系出身的监斩官,即便存活至今,也绝难在內地容身.::
何金银想到的是.:.报纸!旧报纸!
按照狄飞的说法,有关此案的“官方资料”,警如京师警察厅、京师高等审判厅的原件,几乎都已经意外遗失或者被人为销毁,根本无从查起。
但別忘了,报纸从来都是社会喉舌,论北平这座曾经活跃著无数大小报刊、边小报的大城市,如果说还有丁点儿旁证资料...
一念及此,何金银双眼微微眯起。
北平城里,谁会有兴趣收藏若干年来的各式报刊呢?
前门大街,八宝胡同。
“我说小同志,干你们这行儿的,是不是都是夜猫子托生?以前多门...多爷来找我,十有九回都是在夜里,现如今您怎么也是这副做派?当差拿餉,拢共才挣几钱银子,
值得这么拼命..:”
这絮叻声来源於当初追查莫先生一案偽造信函时、曾提供过重要线索的那位“笔跡大师”。经年未见,依然是一副潦草模样,顶著一副“鸡窝头”,睡眼悍松、骂骂咧咧。
“啪。”
昏暗的灯光下,一张刚面世没多久的“单拖拉机”万元大钞轻飘飘拍在一綑扎整齐的旧书上。
倒驴不倒架,某位仍然秉承著几分“文人风骨”的前清秀才,揣著手直嘬牙子:“喷喷喷,新鲜归新鲜...但这年月什么事都说不准,今日能发行一万块,明天就能发行五万块,到后个儿您再看,十万块的钞票也只能当擦屁股纸..:”
“囉嗦!这只是『敲门费”,后面...一个问题,一万块!”
一只指甲缝里还泛著黑灰油泥的“鸡爪”迅速捻起这张万元大钞,话音更变:“公安同志,配合调查是我们每个老百姓应尽的义务,您儘管问...对了,您喝茶么?好好暗暗嗓子,我这儿可有张一元的高碎...”
“有民国十六年四月份报导李守常先生就义案子的旧报纸么?”
“有!”
问的详细、答的痛快,四目相对,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抹“渴求”的光亮。
何金银一瞪眼:“那你倒是拿来啊...”
“咳嗯...同志您方才自己定的规矩,一个问题一万块,本小利薄、概不赊欠!”
“啪!”
“得嘞,钱货两讫,您且瞧好!”
这一万块倒也没白,足足等了有一盏茶的工夫,潦倒秀才在几间房里“上下跳”,捧来各式虫吃鼠咬的废旧报纸、零零总总二三十份,看的何金银直呼“好傢伙”,
当即就乘兴翻看起来。
半响,眉头紧:“就这些?”
话一出口何金银就察觉到不对,可惜为时晚矣,就见一根脏兮兮的手指在自己面前快速竖起,声音中带著几分“走道白捡钱”的愉悦:“没错!就这些!”
轻轻一拍自己嘴巴,何金银再度点出一张“单拖拉机”来..:
《晨钟报》、《京津时报》、《时事白话报》、《燕都报》、《京师日报》.:.这些报纸不能说没有用,只是有用的消息很有限。
在前清秀才、笔跡大师、何金银称之为“死要钱”期待的目光中,何金银再度开口:“有没有...关於李守常先生就义案子的內幕报导?”
“有!”
这次更为夸张,上百份边小报,有的所谓“报纸”乾脆就只有单张十六开大小,一眼扫过去,就知道准是当时无良文人信笔杜撰,甚至不乏某些“狱中妓”的边描写.:.看的何金银怒火中烧。
“膨!”
这回没有钞票,枪套狠狠往故纸堆上一摔:“有靠谱的么!”
“有!只此一份,最为靠谱!”
片刻后,当何金银共计“消费”四张万元大钞、心满意足的拿走一份油印册页后,这位前清秀才急忙忙闪身关门,连连拍打前胸,喃喃自语。
“看走眼了...老话说得没错!秀才遇到兵,有理...你说不清!”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