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585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午把疗养的屋子给常荷安排好,下车常宁开车去医院接小兰。
    小兰本意是她出院,但是不离开医院。她来照顾于朵和常荷就好。
    这样就不用另外花钱请人了。
    但常安说常荷需要长期护理。
    这个护工在卫校学过,原本就是在他的厂医务室干。
    比小兰应该要专业些。
    让小兰出院了,就回四合院歇一歇。
    小兰就说她是拿钱干活的,歇这么多天已经够了。
    难道她回去了,还跟着常宁去小顾那里蹭饭不成?
    做饭的活儿她还是要承担起来的。
    另外就是送汤水的活儿还是交给她吧,省得黄姐大热天的跑来跑去。
    那边比起四合院,离得有点远。
    顾朝暮那里,下午货就到火车站了。然后迅速被万副厂长指挥人接到,分派到各处日市、夜市。
    谁去哪个市场,他也是安排好了的。
    两百来号人全是退伍兵,万副厂长是里头职级最高的。
    就军事化的管理就行。
    顾朝暮在旁边看了看,觉得老万管理水平还可以。
    这样的人要不是腿中弹致残,应该是会被保送去读军校的。
    傍晚的时候,顾朝暮在厂里食堂吃了晚饭,开着军用吉普满北京城的跑了一圈,看售卖的情况。
    他在西单夜市看过,进到于朵的电器行打电话。
    还排了个队才轮上他,可见这电话拿来做公用电话的生意还可以。
    贺山看到他,忙端了根凳子出来给他坐。
    “顾师傅,这车是你的啊?”
    “嗯,买的二手的。”有辆自己的车,不用临时跟人去借是要方便些。
    等前头那人走了,顾朝暮给他爸打过去,汇报售卖情况。
    顾占林道:“上午刚风干的仓库,你没学过化学啊?石灰干了之后,遇到空气又会变湿。二次干了,才是真的无水分。别把货弄潮了!”
    有些特产要是变潮,影响口味的。
    那损失可不小,还不如一早去租库房呢。
    “这么大
    热的天,而且老万还让人一直开着除湿机。我们窗户玻璃下午都还没来得及安,透风透气的。到傍晚搬货进去的时候,墙壁已经二次干透了。”
    “你都置办上除湿机了?”
    “没有,跟于朵的电器行借的。她怕电器放库房受潮,年初咬着牙在樱花国买的。”
    这种比较小众的电器,目前还没有国产的。
    当时下了飞机,还是他和常宁抬到停车场的。交关税的时候,于朵那是一脸的肉疼啊。
    于朵租的门面、库房,的确是有些潮湿。可她没得什么更好的选择。
    在买到除湿机之前,贺山他们都是用罩子罩着火盆烘烤之类的土办法除湿的。
    他这会儿过来,也是顺道把除湿机给还回来。
    和贺山说了一声,他就带人去后备箱自己搬了。
    顾占林失笑,“那你窗户玻璃安上了么?”
    下午可以为了通风先不安。晚上不安,万一下雨飘进去怎么办?
    “这会儿正安着呢,八点之前能安完。爸,退伍兵还挺好用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都有。自己去玻璃厂划了玻璃回来安装,人工费又给我省了。”
    顾占林道:“其实如今人工费真的不贵。但确实什么事儿都有人能直接上手干,省事儿多了。”
    华国十亿人口,人真的多得有点不值钱了。
    他辖区内的老百姓,勤劳、朴实。但也就勉强温饱而已。
    他跟人打听了,所谓的沿海引进外资的项目,也主要是利用我们的土地和人力成本低廉。
    就常家那两兄弟,一个开的方面便厂,一个开的服装厂。
    小暮前些天告诉他,那个叫常乐的、开服装厂的小伙子盘算了一番,觉得用纯人力比买新机器还划算些。
    然后就直接决定不买机器设备了。
    顾朝暮道:“所以我才想开个有技术含量的收音机厂啊。樱花国肯借钱给我们搞改革开放,除了要让我们起来分担被漂亮国盯上的风险。不就是认定了我们的技术产业升级不了,对他们造不成威胁么。我上次去东京,和常宁一起在小酒馆听到有人说华国有十亿人口,就只是卖给我们,都够他们的小电器再生产20年!而且,电器还会不断地更新换代,华国人也会追着买的。这样就能源源不断从华国赚钱。忒看不起人了!”
    哼,早早晚晚的,国产电器一定会支棱起来。
    到时候谁还去追捧你的松下、日立……
    顾占林挂断电话,瞅瞅自家用的冰箱、彩电、洗衣机……
    赵思嘉也都是挑着樱花国的进口货买的。
    如今用樱花国的电器那就是时髦,是受人艳羡的。
    他的工资都是交给她的,还不够用。这些电器她还找儿子赞助了一部分费用。
    顾朝暮把电话挂了,又开车到医院去看于朵。
    他人在北京,肯定是一天至少要去一趟的。不然,岂不是平白把机会让给辛明宇了?
    小兰上医院给常荷送汤水的时候,告诉于朵:林蕊决定考研,继续在补习班干。
    于朵轻道:“挺明智的选择。”
    考研、读研不会耽误林蕊的职业选择。
    本科还有两年、研究生考上了还有三年。她可以用这五年,多挣一些钱。
    届时研究生毕业,学历高一些更有利于择业。
    有人叩响病房的房,是辛明宇。
    他笑着走了进来,对于朵道:“听说你要出院了?”
    于朵点头,“是啊,医生说可以了。”
    至于常荷,她是华侨嘛。医院答应了提供出诊业务,届时就由护士上门给她输液、扎针。
    她说成天住医院里,住烦了。
    她是轻微骨折,想回家休养也是可以的。
    辛明宇道:“那天不是周日吧,我看常宁也忙不过来。我来接你出院啊。”
    他家有两辆车,他开一辆出来没什么影响。
    正好,顾朝暮又去外地进货了。
    于朵道:“哦,不用了。我已经安排了旅行社开一辆商务车过来。我们两个人呢,这样会方便些。”
    辛明宇问常荷,“你就要出院了么?”
    他时常过来,跟常荷也差不多混熟了。
    常荷知道这家伙想追于朵,而且他也认得顾朝暮。
    她道:“一个人住院,好无聊啊。”
    不但如此,而且她多半到开学还没有完全养好。好在她就剩个大四了,可以搞成实习的形式。
    回头就在华国待着吧。
    她妈对她回华国受伤很有些不高兴,说华国的治安情况也太差劲了。
    还劝说其他要回国的华侨都不要回来。
    她爸倒是还好。说她成天到处瞎跑,在华国受的伤,好歹有两个哥哥就在北京。还有二哥家那个干女儿也可以作伴。
    比她去非洲、澳洲探险受伤好多了。
    毕竟他们二位都没空回来照看,只能再抽时间回来探望她了。
    第424章
    到于朵和常荷出院的时候,江津和胡志广带着司机过来接的。于朵还让他们带了一块大且厚的木板过来。
    需要上下台阶的时候,用木板搭着,就可以上下推着走。常荷就不用站起来了。
    商务车内部宽敞,比坐小轿车舒服得多。
    江津道:“于朵,你这都有多少辆车了?”
    “旅行社有六辆商务车了。”花了二十多万。
    废品站至今仍然只有一辆二手的小四轮,五月买四合院欠的债还没有还完。
    至于电器行,都是晚上接货,就还是借用旅行社的车。
    每次都提前打电话,借和还都是于承去。他的车技如今也越来越娴熟了。
    每次进价值十来万的货,不是亲哥也去,于朵真不能安心。
    如今丢一次货就差不多能打垮她。
    而且如今随车去的都是从顾朝暮那里雇的退伍兵了,私下持枪。
    关青宝他们想在也没在广州进货,而是直接从退伍兵手上进义乌的货在倒卖。
    倒是不至于不替她接货,就断了生计。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