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的奇妙旅行 - 第146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细想一下,君秋澜还挺忙的。
    除了要拍戏,还要给折扇画画题字,除此之外,他还要学习,还要处理这些工作邮件,其中必然还混了一些骚扰信息。
    生产队的驴也没他这么能忙活的。
    君秋澜乐不可支,“其实我觉得还好。”
    从前做太子的时候,大概每天半夜3点多钟就要起床,沐浴更衣,用膳,然后去上早朝。
    然后一整个上午,都在朝堂上听大臣们打机锋。
    他作为太子,还不能杵在那儿不说话,得要加入讨论。
    中午前退朝,吃过午饭之后,能稍微小憩一会儿,老皇帝又要给他分配工作。
    要么是处理奏折,要么是接见大臣讨论政务,或者出宫去办事情。
    很少能有闲下来的时光。
    到晚上,他也还需要继续学习,或者处理没处理完的奏折,接见自己的门客幕僚。
    一般是到9、10点才沐浴休息。
    换算下来,一天也就休息五六个小时。
    现在的工作情况已经好很多了。
    大部分时间都是早上8点到剧组,没有夜戏的话,一般下午6点就收工了。
    而且也不是需要时时刻刻地工作,也不可能一整天全都有他的戏份。
    中途能休息的时间很多。
    到晚上回家,基本上也没什么事情了,画一画折扇,看看剧,看看书。
    对他来说,这样的生活挺充实的,也不觉得累。
    无论怎么都比从前尔虞我诈的生活要美好得多。
    他继续道:“开工作室,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等金匮的片酬发下来。
    他手里的钱并不算太多,初期组建工作室的问题不大,但他总要考虑后期。
    比如他的空窗期等等,到时候他没戏接,没钱赚。
    别弄得给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慢慢来吧。”张力也知道君秋澜的大致情况。
    去年还只是一个刚下山的小道士呢,连手机都不会用。
    想起这个,他也乐呵。
    “你们知道吗?他最开始都不会用手机,还是我教他的呢,当时我都怀疑他是不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了,现代人哪有不会用手机的。”
    君秋澜完全不慌,“不瞒你说,我这手机还是我下山的时候,我师父给我的,要不然当时我连买手机的钱都没有。”
    他手里这个手机不如师父哪一款贵,但也要三四千的价格。
    就是做群演的话,不吃不喝,也要差不多一个月才能买得起手机。
    当时那情况,如果没有手机的话,连工作都接不到,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说起这个事情,大家都乐呵。
    晚间小酌,几个朋友相伴,这感觉对君秋澜来说还挺不错。
    顾及第二天还要拍戏,大家都没有多喝。
    恰好第二天剧组要找个特约,君秋澜刚好听见了,还提了一嘴。
    君秋澜在金匮剧组跟大家相处得都很不错,特约,有熟人的话,其实更好。
    有几句台词,熟人之间也放得开。
    负责人那边压根儿没犹豫,就让君秋澜把联系方式给他了。
    张力他们三个赶来剧组的时候,还挺紧张。
    特别是张力,还偷偷把君秋澜拉到旁边,“这不影响你吧?”
    君秋澜莞尔,“不影响,本来就是临时要找特约,我刚好听见,就提了一嘴。”
    张力松了口气,“那就好,给我们介绍工作,我很感谢,但是前提是不能影响你自己。”
    真心做了朋友,也不能为了私欲影响到对方。
    君秋澜暖心。
    他还记得刚认识张力的时候,虽然给他提供了很多帮助,但眼中的功利心是藏不住的。
    他能理解。
    但现在的情况,已然不同了。
    “没事,我有分寸,张力哥赶紧去做妆造吧,嫂子跟你做过群演,我就不说了,悦姐没做过,你帮忙提点一下。”
    “放心,妥妥的,我老婆跟柳悦关系处得好着呢,现在都开始一起吐槽男人过了25岁之后就是65岁了。”
    君秋澜一脑门子问号,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什么男人过了25岁之后就直接65了?
    张力想到他可能还没这方面的困扰,不由得哈哈大笑,“没事,可能你要过几年才能懂,总之也别担心,刚才负责人给我们讲角色剧情了,不难,给柳悦的角色连台词都没有,就是几个拉扯的近景大动作。”
    君秋澜直觉不是什么好话,也就不问了,“行了,我也得去拍戏了。”
    剧组的生活,朴实无华。
    君秋澜也习惯了这样的节奏,每天按部就班,该拍戏就拍戏,该学习就学习。
    倒是古代这边,好像有点儿问题。
    去年的雪,下得晚,到君秋澜极冠那日才下。
    后来连续下了很多天的暴雪,弄得他们出门都不方便,到年前又停了,他们还在说这年过得好,年后又下了两场,这些都还算正常。
    不过这几天突然有些升温。
    积雪开始融化。
    升温比往年早太多了。
    有经验的老农在说,恐怕今年得是个大旱之年了。
    这消息传出来,整个边城都人心惶惶的。
    君秋澜其实也慌。
    他们家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他能在这边买,换算一下,价格比边城还便宜很多。
    品质还更好。
    但若是真的大旱,地里颗粒无收,百姓没有吃的,饿殍遍野,就他们一家过得滋润,那就要出大事儿了。
    每年开春,本来就是青黄不接的状态。
    知道有可能大旱,百姓都想先储存一些食物。
    山林里的雪还没化开呢,就有人往山林里钻,挖野菜。
    挖一颗算一颗,都给晒干了保存。
    灾荒年间,草根树皮,都已经算是不错的食物了,情况更严峻一点的话,还有人吃观音土,到头来还是逃不过一个死。
    得想个办法解决。
    恰逢,君秋澜在金匮的戏份彻底杀青了,也没单独给他准备杀青宴,王导说是等剧组杀青之后,大家一起聚。
    君秋澜暂时也没有打算接别的工作了。
    就只是抽空去跟周沃他们签了份合同。
    他之前谈的数量和价格,上面领导也终于松了口。
    没办法,文创店已经开业了,但是门可罗雀。
    现在也只能蹭一蹭君秋澜的热度了。
    君秋澜也不在意这个问题,本来就是双赢的事情。
    他的扇子有销路,也能给他带来一笔固定的收入。
    合同他是找了华姐帮他参谋了一下。
    华清姐除了接税务方面的工作之外,律法合同,也有涉猎。
    合同没有坑,能签,他才落了笔。
    除此之外,原本还有个螺蛳粉的广告代言,那边暂时还没谈拢,就先不耽误时间了。
    这边的事情都忙完之后,他提前在网上下单的红薯也到了。
    都是能直接做粮种的早春红薯,意思就是,等土地化冻,就可以准备育种播种了。
    买得还不少。
    他买的这个品种的红薯,极其耐旱,甚至也耐寒,产量也极其高。
    现代有个说法,不管什么灾害的年间,只要想办法能让红薯长到成年人大拇指的大小,就能解决饥荒问题,能让大家活下去。
    君秋澜带着几麻袋的红薯回去。
    君郁:“这是?为何突然买这么多红薯?”
    君秋澜稍微讲解了一下。
    君郁叹了口气,“这确实是个好东西啊,产量高,味道也挺不错。”
    就是这东西,要如何才能拿出去啊?
    这个问题很关键。
    现在还不知道这场大旱什么时候能来,会不会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土地化冻,立马就把红薯种下去。
    这红薯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藤蔓就可以继续做种,埋在土里,就能继续生长,能长出红薯。
    可问题又来了,要如何才能说服百姓不种粮食,来种红薯?
    红薯的产量高,他买的这种春薯,平均亩产能达到四五千斤,哪怕是一家人种一亩,不,半亩地,三个月之后,就算旱灾真的来临,靠着两千斤的红薯,也能让百姓撑过去。
    但是百姓都没见过这种粮食,明知道有旱灾的情况下,他们哪里敢去赌?
    万一种不活?万一产量不高?
    那就是全家人的命啊,他们不可能拿命去赌。
    至于等朝廷赈灾。
    君秋澜想起这个事情都甩脑壳儿。
    每年,大盛北地的旱灾,南方的洪涝,没有断过。
    只有灾情的大小之分。
    灾情严重一些的,那就是当地完全活不下去了,百姓们举家迁徙逃荒,易子而食,一路上都有饿死的人,灾情稍微轻一些,尚且还有一条活路。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