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子的奇妙旅行 - 第179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颇有几分哭笑不得。
    艺人助理,帮助艺人跑腿儿买东西,这是最常见的工作了。
    这君秋澜还自己跑这一趟,柳悦都觉得自己的饭碗好像不是那么稳当。
    她就觉得,君秋澜好像是知道艺人标配一个助理,所以才招了一个助理,实际上根本用不上助理。
    这个猜测,也是让她有几分无奈啊。
    “爸妈,以后他要是再买什么菜种的话,给个实惠的价格吧,毕竟人家现在是我老板呢。”
    柳大叔笑呵呵的,“知道知道,今天就收了他一个成本价,也不知道这小伙子买这么多菜种干什么。”
    柳悦不敢说自己的猜测,只说起他之前卖折扇,应该是找村里人帮他手工做的,又说起山上的道观也都是自己种菜。
    说不定他要负责两边呢,买多一点也正常。
    柳大叔觉得闺女说得很有道理。
    “挺勤奋努力的一个小伙子,你跟着人家好好干,争取也干出一番事业。”
    柳悦乐呵得不行。
    君秋澜这边,刚回家,娘亲就在他门口等着呢。
    说是苏长寻和段文来了,下午就过来了,一直等着呢。
    她也只能说儿子出门了,君郁也从学堂请了小半日的假回来,一直在前面招呼,在跟苏先生下棋呢。
    幸好君秋澜这个房间留了后窗的,直接翻窗出去就行了。
    就是为了个以防万一。
    “娘,我知道了,您歇着去吧。”
    宋熙容噙着笑,“今天段文还送来半扇猪,说是送多了,怕我们吃不完,先送了半扇。”
    宋庭他们都还在呢,一帮大小伙子,半扇猪肉,其实也吃不了几天。
    段文还说,过段时间再给他们送半扇过来。
    都说去年经过阉割养大的猪。
    段文自己已经吃上了,完全没有肉膻味儿,现在已经大肆在边城开始推广了。
    去年只是小规模地实验了一番。
    别说这肉能彻底去掉腥臊味,就拿这猪能比从前多长百八十斤,就已经能让百姓们欣喜若狂了。
    君秋澜的嘴上也溢出了笑意。
    从前身份尊贵,除了烤乳猪,他甚至都没有吃过猪肉。
    哪里知道百姓吃的猪肉原来如此难以下咽,可是这已经是百姓餐桌上难得的美味了。
    身体需要的油水,也多是来源于猪肉。
    “娘,您给我留一部分吧,我明天给清珩师父送过去。”
    “给你留着呢,就想着想你给清珩道长和你的朋友们都送一点。”
    君秋澜感慨娘亲的细心,“多谢娘了。”
    宋熙容摆摆手,“好了,你赶紧从后窗翻出去,赶紧去见你苏先生吧。”
    君秋澜点点头。
    前院,堂屋。
    君郁和苏长寻还在下棋,段文抱了一本书在旁边看。
    段文先看见了君秋澜,霎时就站了起来,目光中带着激动,甚至还有些眼含泪花。
    君秋澜都被盯得不自在。
    看来苏先生应该是跟段文聊过了。
    他叹了口气,“师兄,莫要太激动。”
    段文三十多岁的人了,难得露出点憨笑:“坐,师弟你坐。”
    君秋澜忍俊不禁,先给父亲和先生拱手行了礼。
    苏长寻笑眯眯的,“日后该还我称你一声主公了。”
    接二连三,弄出这么多好东西,现在已经是压不住的地步了。
    特别是霍潋那厮都开始反水了。
    还有什么可说的。
    他终于可以为他理想中的世界去奋斗了,这样的主公,才是值得他苏长寻去效忠的。
    君秋澜摆手,“先生,可千万别,你该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主公这样的称呼,其实不太合适。”
    苏长寻捋了捋胡须。
    “也好,现在也不着急起事,低调为主。”
    段文在旁边猛点头,“对对对,筑高墙,广积粮,缓称王。”
    君秋澜有几分无奈,“跟霍将军聊过了,结果如何?”
    他们想要的结果,跟霍潋想要的,大概是不同的。
    苏长寻就不必说了,他此生的梦想,本就是想要去打造一个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段文也不必说,真正的农家子考出来的。
    先生口中的新世界,让段文的心潮澎湃了许久。
    不光是他的出身问题,是他从当官起,就是基层的官员,从县丞到县令,再到如今的知府。
    都是百姓的父母官,也都是穷苦的地方。
    他从前就致力于让自己管辖的地方上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至少他走的时候,肯定要比他刚去的时候的情况要好。
    他应该做得还算成功。
    可依旧还是差太远了。
    还是有太多的百姓吃不起饭,哪怕是风调雨顺的年间,依旧有活不起的家庭需要卖儿卖女。
    不需要别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家里有人生了一场病,就需要卖田卖地,然后再是卖儿卖女。
    也可能只是家里的田地被地主侵占,从农户变成佃户,一年接一年,日子越过越穷,最后地主逼租,逼得他们只能卖儿卖女。
    段文想要做得更好,可是他依旧不得其法。
    听了苏先生的话,他才幡然醒悟,这不是百姓的问题,不是他的问题,是统治阶级的问题。
    他们就需要这种普通人,从生到死,都在不停地劳作,为他们提供养分。
    天下百姓,皆为牛马啊。
    段文吐出一口气,“师弟,师兄也不多说,若是你真的愿意去推翻这个腐朽的世界,去建立一个新的理想世界,我段文愿肝脑涂地,誓死追随。”
    “哪有这般严重,以后会不会打起来,都还不一定呢。”
    如果不打仗,只需要发展内政的话,他其实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
    搞经济。
    只有一个地方的经济繁荣了,才能谈后续的发展,否则干啥都没钱。
    就像之前的水泥配方。
    霍潋和段文都有。
    霍潋那边,也只用来修筑了城墙,把将士们的住所给修缮了一番,然后就没有别的用途了。
    是霍潋不想干别的吗?
    是没钱去干别的。
    要说拿水泥做生意赚钱,段文这边已经在做了。
    段文把水泥造出来之后,先造福了百姓。
    并没有奇货可居卖高价,是村里农户都能卖个二三百斤回来修补房屋的程度。
    利润不高。
    到如今赚的钱,也只是把城里的路给修缮了一下,然后再把城里的善堂修缮了,收容了一些孤儿和无人供养的老人。
    这水泥的作用大着呢,段文不想干别的吗?
    还是没钱啊,每次赚点钱,就立马投入到民生里面去了。
    “发展经济?”苏长寻似有所思。
    君郁在旁边看着,他毕竟听儿子说过太多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了。
    “只要把今年的干旱给熬过去,以后有了这些高产量的粮食,百姓不怕饿肚子了,也不会缺乏税收了,把经济提上来,百姓的兜里也有钱了。”
    百姓有了钱,其他跑商的商贩看到拉过来的货物能卖出去,甚至是买个好价格。
    那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人过来做生意。
    商税,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至少说,一个繁华的地方,商税肯定比农税高。
    等到财政上不需要农税的支撑了,他们就可以免去百姓的农税了。
    到时候百姓又能更轻松一些了,有更多的余钱了,那就能送孩子去上学了。
    父子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他们的想法说给苏长寻和段文听。
    段文的眼眶子又红了。
    显然是想起了自己的曾经。
    读书科举,几乎拖垮了他们整个家族,如果不是苏先生出资,恐怕他也就只能止步于秀才,以后就在村里做个教书匠了。
    这样的案例,不止他一个,从前他就有一位同窗,家里清贫,但教书的先生都说他未来必定有一番作为。
    可他家老母亲因为操劳过度,一病不起,那位同窗就毅然离开了书院,回家教书赚钱,撑起了那个家。
    现在君郁口中的话,无疑是让他心醉。
    多好的一个世界。
    人人都能读得起书。
    这些都需要持续性的发展,是一条长远的道路。
    而且要走这条路,只能是在不打仗的前提下。
    如果打仗,可能绝大多数的经费,都要先供给军队了。
    也不知道,这打起仗来,什么时候才能平定。
    苏长寻看着君秋澜,眼神复杂。
    他现在都觉得,其实君秋澜是被赶鸭子上架了。
    现在的情况是不反也得反了。
    如果今年没有干旱,君秋澜没有拿出这么多的粮种,他知道,君秋澜更想要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小日子,在能力范围内,帮助一下边城的百姓。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