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章 职场暴力
    武安也有很多顾虑,而且他现在的身家利益已经和天后捆绑在了一起,自己的“母后”,也必须登上她在歷史里的最高位置。
    两人现在还远远没到撕破脸分家的时候。
    而引申到更宏观的层面来说,武安和整个大唐也是如此,自己现在依旧是站在大唐军旗之下的一介武夫。
    聊完了军务,狄仁杰的神情舒缓了很多,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他一直关心的话题。
    东宫。
    废太子依旧在大理寺的牢狱中,天后的动作很快,她没有立刻杀死这个儿子,而是在这段时间里不断剪除他和朝堂大臣们的联繫。
    这种举动与她先前遇到羽林军那帮大爷兵的无力形成鲜明对比。
    在朝堂上,天后浸淫权术多年,等越王和太子党先后倒台,而刘仁轨这种老臣也不在明面上跟她唱反调,朝堂上便终於出现了“垂帘训政”的呼声。
    武安对此乐见其成,狄仁杰试探著问道:“那......这天子之位,究竟由谁来继承?”
    “狄公,这天子之位,不好直接问吧?”
    狄仁杰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冷冷道:“在別人面前,还是要讲究一点,在武將军面前,这些虚的就免了吧。”
    “末將自认为是大唐的忠良之將。”
    拼死冲营,力斩罪臣;
    这些小事也就不说了。
    在宫內,他帮完了太子又帮陛下;
    在宫外,他为了天后什么事情都做了,一生鞠躬尽,只为天家尽忠。
    就算是如此,自己还要遭到狄仁杰的鄙夷,这个世界真的太黑暗了。
    狄仁杰懒得看他加戏,忍不住追问道:
    “英王?相王?”
    “国不可无长君。”
    不是天后的崽儿,连年龄都不配拿出来比,只有剩下的那两个,才有讲究的必要。
    也就是说,十三岁的英王李显才能继承大统。
    “其实......我更希望大唐能扫清四方,然后天下安定。”狄仁杰嘆息一声,世事如潮,他一个人也担不起多大的责任,最多是竭尽一人之力。
    武安看向狄仁杰,似笑非笑:
    “朝堂上如果都是狄公这样的人,大唐早就安定了。”
    这马屁怎么张嘴就来...::.狄仁杰下意识地问道:“那扫清四方怎么办?”
    武安嘆了口气,缓缓道:
    “那就得再多一个我了。”
    狄仁杰无话可说,抖看袖子告辞离去。
    接下来几天的过渡在平淡中流逝,新的一年终於到来,长安城里一片欢喜,但也有一些人家悄然掛上了招魂的白。
    斯人已逝,而活看的人,还需要好好活看。
    武安这几天没有閒著,一直在给长安城內的战死將士家属送抚恤。
    虽然也碰上了一些欺男霸女的事情,但他这次没有再大张旗鼓的报復和敲打,只需要递一句话,隨后赶来的差役和官员就能把事情料理的乾乾净净。
    他在观察著这时候的长安城,虽然大雪一场接著一场,但有些人的生命依旧顽强。
    城里的数十上百万人口不是靠著王侯將相的恩赐才能活著,但朝廷下令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从泥泞草莽中站起身,准备奔赴沙场。
    大唐开国之初便准备以天下之兵拱卫关中,但这些年的战事,反倒一直都是关中不停的派出府兵以维持天下。
    泥泞终將被荡涤成清水,而草莽之中也能腾跃出猛虎和蛟龙,武安知道这个世界上看的还是谁更狠以及谁的本事更大,所以他这些日子里暂时忘却了朝堂上的廝杀,开始集中精力去经营自己的势力。
    正月初,国丧,天子棺入乾陵,天后亲自扶棺相送,慟哭至晕。
    长安城在压抑沉闷的氛围之中,迎来了大唐的第四位天子。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武安站在百官的队列里,头也不抬地跟著周围人一起高呼,在昨日,自己还见过那个少年一一天后亲自將太子李显推到自己面前,让李显喊兄长。
    而昨日面露愤怒的少年,此刻接受著群臣的山呼朝拜,武安就算不看,也能想像出李显脸上难以压抑的笑容。
    那是一种和先帝当初如出一辙的惊喜笑容。
    该玩的都玩儿了,什么都没爭,甚至还没到那种要“自污”的年纪,清清白白的就登上了皇位。
    但很快,群臣在朝拜之后,就开始提出各种奏疏和意见,如果换上一个太子过来,对於这场面虽然有些措手不及,但稍微稳一稳,还是能有条不素逐一处理好的。
    可李显並没有接受过“帝皇教育”,所以他只能在犹豫片刻,转头看向了身后。
    “中书令的话,说的很好,朕心甚慰。”
    在他身后的妇人开口回答道。
    天后已经成了皇太后,但称呼上没变,她依旧要求是天后。
    这个小细节让很多人心头一凛,越发肯定这个太后娘娘想要行“吕后故事”。
    牡鸡司晨,阴阳顛倒!
    接下来,不管是什么事情,甚至都不用小皇帝再自己回头用目光询问,一些大臣直接对著天后开口建议和询问意见,引得另一些本身並无派系归属的大臣越发反感。
    朝堂上有一种臣子,本身清廉,办事能力也还说得过去,最让人难受的就是他们的资歷,在整个朝堂上都属於靠前的那一批。
    一旦这种人跳出来,你还不好当面驳斥他。
    而且,这种臣子还大概率都是“保皇党”。
    谁当皇帝,他们就忠於谁。
    哪怕今日说的事情都比较重要,但还是有人时不时跳出来,打断了话头,试图把话题的主动权递到皇帝手里。
    此事极为重要,陛下可否详细说说?”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还请陛下降詔!”
    李显原本还有些不满意母后在自己身后当电灯泡,但现在他只觉得朝堂上有些人的小嘴未免也太碎了。
    他有些不知所措的回答著那些刁钻的问题,而他每说出一个字,都只是让那些满眼殷切的大臣更失望一分。
    但这还没完,虽然大臣们的提问和奏疏都在有条不紊地呈递,但李显只听了一会儿便觉得头昏脑胀,觉得这些人比自己王府里养的斗鸡还要吵闹。
    “陛下..:
    “陛下,这个事情......
    “陛下,工部说钱不够了,需要..
    除了那些进諫和互相爭论的大臣,就连侍御史也在一旁时不时开口警告“君前失仪”的人,整个朝堂上稳中向乱,乱中有序。
    李显一开始还觉得父皇的死太过於蹺,但现在他开始可怜自己的父皇了。
    这他娘的谁在这里坐个几十年都得折寿吧?
    上朝第一天,天后很快就故意放任皇帝处理问题,
    她坐在帘子后面,漫不经心地看著自己的三儿子,眼神里也闪过一丝失望。
    虽然天后肯定不希望老三也表现得像两个哥哥那样优秀棘手,但毕竟是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种,怎么就这么.....
    而这时候,朝堂里响起一声轻咳,慢慢的,又加重咳嗽了一声。
    剎那间,呈递奏疏的宦官停住脚步,进諫的大臣低下头,神情严肃的御史立刻移开目光;
    哪怕是才就任中书令的刘仁轨,也在此刻悄然看了过来,目光深邃,但他居然也没说什么。
    整个朝堂上,瞬间彻底安静下来。
    “安静点。”
    武安头也不抬,站在队列里,但声音却清晰的传遍朝堂。
    “不该说话的人,在陛下面前闭上嘴。”
    李显有些然地瞪大眼睛,他回头看了一眼母后,又看看站在百官队列里的那个青年,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堂兄”只是说了两句话,朝堂上就能安静下来。
    朝堂上整整安静了数息的时间,武安才缓缓道:
    “继续吧。”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