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 - 第104章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將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4章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將军
    三月,冰雪初才消融,青海一带却已经有了暖风,
    军中聚將鼓响,剑吼西风,一名又一名身著甲胃的將军踏入帐中,在看到端坐在帅位上的那名老將之后,所有人的眼里都自发多出了一抹敬意。
    双方数十万规模军队的会战,就算己方確实有著极大的优势,但能操纵二十万甲士以极低的代价歼灭了吐番主力,裴行俭以毋庸置疑的实力瞬间成为了大唐西疆大军真正的主帅。
    而原本能让唐军上下认可的主帅刘仁轨,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在西疆的战场上。
    军帐內的人越来越多,但包括裴行俭在內,一直都没有人开口说话,不知道安静了多久,外头才响起亲兵的高声通报。
    “河源军经略大使,左驍卫大將军,黑齿常之,拜见大帅!”
    甲胃轻微的声响传来,隨即一只手掀起帐帘,黑齿常之缓步踏入帐中,所有人的目光都立刻看向他。
    从战爭的最开始,一直都是黑齿常之的前军衝杀在前,先锋,破城,凿阵!
    裴行俭几乎是无条件地给把一支又一支精锐填补到黑齿常之的营中,將士可以轮替,
    可黑齿常之作为主將,这几个月来却几乎一直是不眠不休的带兵。
    他身上那身甲胃明显有很多缝补的痕跡,河西的风沙在甲胃表层打磨出了一种沧桑之感,仔细看去,在他胸口的甲胃表层,几乎每一处都有难以擦拭乾净的血痕和破口,而甲胃的背部却很乾净。
    这是因为,他在战场上一直持率军向前衝杀,从未转身。
    “末將黑齿常之,拜见大帅。”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裴行俭应了一声,终於抬头看向面前分坐於两侧的將领们,缓缓开口道:“这一战,
    我们贏了。”
    虽然贏的不够轻鬆,但吐蕃这一战实打实的至少战死了三万以上的精锐战卒,同时辅兵和僕从兵的伤亡数量也极为庞大,从祁连、崑崙、大雪山等诸多山脉往南,一座座或大或小的京观被吐蕃俘虏们亲手修筑起来。
    裴行俭发兵崑崙山,在一座山峰上刻石记功,但却没有急著续上结尾。
    河西和西域等地数十个羈摩州內部的部族头人们先后派出了使者称臣,重新匍匐在大唐的战旗面前。
    对於这些人,裴行俭或收或打,让他们自己互相攻灭了一些叛唐情绪严重的部族,儘可能地在当地重新確立起大唐朝廷的统治。
    军议进行的很快,所有人不知道方里之外的长安城所发生的事情,但他们都希望彻底拿下这一战的战果。
    “吐蕃最后的残兵没冲开我军部署在南面的包围圈,但他们还在继续往西逃,西方依旧有亲近吐蕃的部族在帮他们。”
    论钦陵在粮道和援军全部断绝和猝然遭遇唐军的情况下不得不挥军决战,但二十万吐蕃军对上二十二万唐军,结果根本不用猜。
    吐蕃人还沉浸在去年躁李敬玄的快感之中,而裴行俭指挥下的唐军这次开始发挥出真正的水平。
    整个战场往北是祁连山,往南是吐蕃人的..:::.户山。
    “吐蕃人驻守在河西一带的军力这一战几乎全灭,哪怕是残余的守军也根本组织不起来防线,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就是要么继续向西追击噶尔钦陵,要么就是......南下!”
    高原反应,確实是有,但如果接下来南下的话,唐军就有了大量僕从军和吐蕃本地带路党的帮助,而且在开战前期,这种反应其实不会太过於影响战斗力。
    要知道,就算是当初大非川之败的初期,薛仁贵所率领的唐军攻城破阵所向披靡,沿途阻拦的吐蕃军皆成粉,
    所以无论是当初的薛仁贵还是后来的裴行俭都极为明白,这种先天性的地理问题,根本不是主宰战场胜负的关键所在。
    必须要直面先前唐军內部的诸多问题和错误,才能让军队的战斗力稳步提升。
    “只可惜,要是朝廷供给的钱粮再多一些......二十万唐军大可以分兵,既能北上收復西域,也可以即刻南下击破逻些!”
    帐內所有人都在等著裴行俭的决定,他嘆了口气,最终还是选择了求稳。
    “分兵三万,向西追击,不拿到噶尔钦陵的人头,就不要回来了,至於黑齿常之,这一战你居功莫大,本帅会亲自替你向朝廷请赏!”
    河西的战事余波还在继续,但对於朝廷而言,今年財政支出的大头不只是河西这一项,无论是北方还是辽东一带都有钱的理由。
    更何况大唐內部也不是一片太平,一旦出现旱灾和洪涝等现象,朝廷同样需要费大量的钱粮予以賑灾。
    要是派出去的官员和地方官员配合不好,导致賑灾不力,便又是一场祸患,
    不过国库再怎么缺钱,开源节流也节省不到天后的身上,武安走进宫里的时候就发现里面很多地方明显又增添了一批宫人,同时还有部分匠人继续在大明宫內修宫闕。
    上官婉儿一直没有回宫,天后等了两天似乎终於有点忍不住了,今日又派人过来召武安入宫商量事情。
    但武安已经猜到今日要谈的事情或许比较重要,若是谈成了,上官婉儿在天后那里也就是个附赠的添头。
    东內苑里头的人似乎也换过了一茬,武安打量著在门口迎接自己的宫人们,迈步走入殿內。
    “来了?”
    天后抬头看向他,武安对她躬身施礼后,找了个地方坐下。
    “河西的战事已经结束了,现在,朝廷可以安定心思准备接下来的事情了。”
    天后开门见山道:“本宫准备迁都洛阳,你意下如何?”
    武安微微皱眉。
    他一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自己的很多部署和人力物力都在长安城內,如果去了洛阳,很多东西就都必须从头再来。
    当然,迁都洛阳確实有好处,比如说能极大减轻关陇京畿的负担,方便统筹调动全天下的各方面资源。
    总的来说,这件事对武安半点好处都没有。
    “河西的战事还没结束。”
    武安缓缓道:“而且北方突蕨那边暂时也还没传回消息,如果母后想带著陛下和群臣迁都,这过程中又是一大笔销,这笔钱粮该由谁来出?”
    “吐蕃那边已经连续三次派人求和。”
    天后声音温和,不急不徐。
    “二十多万大军总不可能一直驻扎在河西,也该是收军凯旋的时候了,吐蕃人未来数十年內都不可能再有兵力东进,两国相安无事,才是朝廷和天下人所希望的。”
    武安默不作声,冷冷地看著她,天后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认真道:
    “朝廷的钱粮已经不多了,必须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上,大唐天下疆域纵横数万里,版图之大亘古未有,吐蕃之患终究不会影响到朝廷,本宫要说的是..:...接下来你必须帮我稳固朝廷,压住那群宗室。”
    “娘娘想要怎么做?”
    “我可以保证,武家那几个蠢货不会再烦到你。”
    天后从桌案上那堆文书奏疏里面隨意抽出一沓,扔在武安面前,后者低头看了一下,
    那些赫然全都是空白告身。
    “本宫知道你想干什么,本宫也能理解,但你也要清楚,如果宗室和那些大臣重新翻身得势,本宫跟你,还有整个武家都要万劫不復。”
    天后平静地阐述著,外朝上下都知道吕后,天后当然更知道吕家后来的下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本宫会从宗室之中挑出一个女子,外嫁给吐蕃赞普,作为和亲之意。”
    一者可以休战,稳固战果,二者也是堵住宗室的罪,表明態度,三者...:..就是报復那些宗室先前想要逼她把亲生女儿嫁给吐蕃的耻辱。
    “越王之女如何?”天后问道。
    武安摇摇头。
    天后轻哼一声,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回答:“本宫知道你收了她们母女俩,也罢,本宫给你个面子,你可以帮本宫选个宗室女出来,外嫁出去。”
    武安缓缓抬起头,沉声道:
    “母后如果能再给我一年时间,我可以拿出十五万贯和七十万斛粮食军!”
    天后微微皱眉,这笔数目可不小。
    “我还能保证,此后每天都能让河西出產足够当地驻军使用的钱粮,不用朝廷出钱!”
    “你....:.不明白,这不是简单的钱粮问题。”
    天后淡淡道:
    “看样子你寧肯给出这么多东西,也不赞成和亲之举。”
    “是。”
    “为什么?”
    天后盯著他,一字一句道:“本宫,要你给出一个能让本宫满意的理由。”
    武安坐在她面前,平静道:
    “因为我不同意。”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