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 - 第131章 躺贏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1章 躺贏狗
    武安也没想到周兴居然这么有底线,或许也正是因为近朱者赤吧,自己给他带来了很多正面影响,让他变成了一个好人?
    只可惜朝堂上能性情大变的只有周兴这么一个,到了早朝的时候,该吵的还是吵。
    今日是五品以上官员的朝会,在场几乎没有混日子的人,主要是人数不多,
    要是在人群里昏昏欲睡很容易被御史记下来。
    “鸿臚寺上奏称,吐蕃使者见朝廷拖延和谈之事,一怒之下以绝食相逼迫突厥使者亦效仿之。”
    吏部尚书崔知辩当即问道:“这两伙人绝食了几日?”
    :一日不到。”
    朝堂上的大臣们集体沉默了片刻,就连武安也下意识看了一眼说话的人,天后揉了揉眉头,道;“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刘仁轨可有本奏?”
    “北方宵小应该已经悉数伏诛,已月余无战事。”
    “报,急报!”
    一名宦官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处他很焦急,
    他很大声,
    仿佛他失去了欒子但是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感。
    武安低著头默不作声,正常上交奏疏的流程是某部呈递给三省,审核通过之后给出批阅意见,重要的事情拿到早朝上来说。
    朝堂不是唱戏的地方。
    一般开早朝开到一半忽然有人跳出来喊急报的,基本上都是因为上头的授意是谁呢?
    哦,原来是我啊。
    “安北都护府三千里加急,称突厥连结九姓称逆,於同日血为盟,一同背叛朝廷!”
    铁勒九姓,即臣服於大唐的九个北方大部族,或者说勉强可以称之为九个,
    有强有弱,不过里面肯定有大唐的死忠,
    突人造反也是需要时间的,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造反比中原的造反简单很多。
    中原人造反要串通乡民,要准备钱粮,要修甲兵,要隱瞒官府,还不一定能成。
    但处於都督府高度自治之下的诸多羈摩州之中,突人本就和各族外人杂居在一起,上午来一个牧民喊几声长生天的兄弟们一起恢復我们的荣光,到中午就能鼓动起一大群傻子。
    这是刘仁轨的评价。
    北疆的突蕨人日子过得其实並不好,唐人看似已经失去了警惕,但还是依照祖宗之法镇压著突厥,让他们和其他下贱的部族的爭夺水草土地,又徵发他们的青壮出去征战。
    小一辈的突蕨人以成为唐人为荣,老一辈的突人则是还沉浸在阿史那家族的光荣过往之中,渴望恢復突蕨汗国的统治。
    刘仁轨有意在开头任凭叛军像是野草著火一样疯狂蔓延,等他们到了万人规模的时候,刘仁轨亲自率领五千唐军出击,一夜攻破三个大部族,屠灭了骨仑屋骨思部的所有部眾,筑京观。
    回部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带路党,刘仁轨在作战之前准备充分,因此唐军贏得异常轻鬆,回人跟在唐军屁股后面吃的满嘴流油。
    第二次是两个月后,突人吸取了惨烈的教训,在积蓄了一定的兵力之后不宣而战,在某夜以两方人的兵力衝击一座三千人的唐军营寨。
    后者坚守到天明,营中的八百多兵卒披甲上马,出营后一场衝锋便冲烂了两万突厥人。
    那支骑兵的骑將原本是裴行俭手下的將领,被刘仁轨调任到北方带兵,这个人名叫王方翼,凭此役,在北方一战成名。
    第三次开战就是不久前,突人扶持了一个新的大可汁,突蕨部族群起而响应,数日之內有十万人依附,在他们做看南下劫掠中原美梦的时候,薛仁贵带看五万唐军和大量的僕从兵抵达战场。
    据说两军阵前,薛仁贵自报姓名之后,对方还不信,於是薛仁贵摘下兜整任凭敌军查看自己的面貌,然后在对方策马过来查看的时候接连射杀了三名突贵族。
    敌军遂溃。
    根据军报上的內容来看,突人的復国热情简直高到可怕,堪称屡败屡战的典范,更何况现在居然还有其他外族在其中帮忙。
    武安却知道详情,刘仁轨这是斩草不除根专门等著割韭菜,虽然看似是弄险,实际上一点也不安全,纯靠著他和唐军的实力在强行镇压全场。
    光是看第二场,两万突蕨人居然冲不掉一个三千人的唐军营寨,反过来还被后者给冲溃了,就知道在这过去数十年里面,究竟是谁的武德已经废了。
    你要说他们稳吧,他们能被八百人反过来衝掉,要说他们狂吧,人家主將拿两万人夜袭冲营,已经算是相当谨慎了。
    说是突厥联合其他部族造反,实际上是突厥已经被唐军锤到连其他外族看了都有点兔死狐悲的地步,要是再这么杀下去,天知道唐军会不会到他们家里来借首级当功劳。
    要是再这么旁观下去,迟早得被唐军玩到死,运营到死。
    跟之前在河西一样,刘仁轨和其他一些將领私底下会提前给武安发密信,让他在朝中帮忙谋划或是做什么事情。
    刘仁轨的要求就是让武安在朝中放烟幕弹,儘可能营造出一种唐军还能坚持坚持但是敌军已经越来越强大的假象,以此方便让他转头跟朝廷索要钱粮兵员。
    突厥人要造反,打不打?
    其他外族跟著突厥人造反,打不打?
    是兄弟,就来砍他们。
    朝堂上倒是没因为这个事情吵的不可开交,这次也没人说矣我们给突厥人弄个公主和亲吧。
    突厥人肯定是要打的。
    大家吵的,主要还是这笔新的军费该从哪儿开支,毕竟刘仁轨开口要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武安在一旁冷眼看著他们吵架,心里则是默默想著过会儿该吃什么。
    长安城里有一家清汤羊肉,火候恰到好处,肉燉的颇为软嫩。
    开店的老板当年扬言说比小娘子身上的肉还嫩,结果开业当天被街坊邻居们揪著锤了一顿,又差点被官府查封,然后老实做生意不再张扬,於是成为了一家二十年老店。
    “武將军。”
    旁边的御史悄悄戳了戳他,低声道:“回回神,天后叫你呢。”
    旁边的官员们看的一阵眼热,君前失仪四个字可大可小,但狗的御史不仅不把武安记上小本本,反过来还主动提醒他。
    天后耐著性子又重复了一句,武安沉默片刻,开口道:“臣以为,北方的战事尚在掌握之中,诸多外族既已反叛,朝廷短时间內除非拿出大量钱粮安抚,要不然不可能让他们回心转意。
    只是,与其把这些钱粮送给那些外族人糟蹋,倒不如將其拿去供给北方的將土,让他们安心守土,没有后顾之忧,然后百战百胜,叛贼自然能加以平定。”
    “但是,这笔钱粮该从哪儿省出来?”
    “吐蕃人新近战败,让他们拿出一笔钱粮来支援北方,应该是可以的。”
    ,
    :.::.可若是吐蕃人不愿意交,又要起兵造反,河西军队已经撤回大半,
    到时候又该如何解决?”
    身著大红朝服的武安出列,高声道:“臣武安有本奏!”
    一些已经疲惫的大臣这时候打了个哆嗦,陡然清醒过来,还以为是武安带兵过来抓自己了,睁眼一看武安只是站在不远处。
    你喊那么大声干嘛?
    “朝廷寅吃卯粮几乎已成惯例,因此战端一开,钱粮往往供不应求,甚至需要从他国索取,臣提议,一者向吐蕃索要钱粮以弥补战损,二者彻查朝廷上下贪腐之事。
    三者,扩漕运,屯河西,不出三年,河西和北方都能钱粮自足。”
    武安当然不会傻乎乎地一味替刘仁轨和裴行俭发声,他能站出来说话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事对他也有好处。
    政治上没有躺贏,只有共贏。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