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225章 铸钱
第225章 铸钱
“大王要对豪族动刀了。”
冯修永身为湖南巡抚,又在长沙办公,离衡州很近,所以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谢彦辰不无忧虑道:“这分家之法,名为分家,实为推恩,会不会太快太猛烈了一些?”
聂宇说是分家法,但稍微读过几部史书的都知道,不就是大汉用过的推恩令,史书上有名的政治阳谋,简单实用,就是有点费人头。
冯修永脸上带着冷色,说道:“快一点也是好事,衡州地情复杂,又是我大汉的产银重地。就算为我大汉的反清大业,这些宗族豪绅能乖乖退让自然相安无事,可他们偏偏不愿意退让啊!”
“确实。”谢彦辰深以为然,点头说道,“这些宗族豪绅盘根错节,若是继续纵容下去,假以时日必成地方毒瘤,遗害无穷。”
“……”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聊的都是分家法是不是太过剧烈,却没人讨论分家法对与不对。
因为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干的,豪族太强那就把豪族削弱,分家析产都是家常便饭。就算对士大夫十分礼敬共治的两宋,见到士大夫的势力太强大,也会强制对士绅豪强进行分家移户。
聂宇先把分家法敲定,就是为了避免引起群臣争论,导致推行不下去,或者推下去了也会中道而废。
可实际证明,聂宇还是想太多了,在对豪族大户们分家析产这件事上,群臣与他这位汉王还是坚定站一起的。
……
汉王在衡州一共待了三天,先是去了一趟石鼓书院,参观拜会了书院盛景。
接着,没有任何提前通知,亲自召见了书院山长陈士雅,用王命调其回长沙城南书院执教养老。
对,就是执教养老,说的非常直白不客气。
石鼓书院是四大书院,城南书院没有那么大的名望,但也不是什么小地方,乃是“朱张会讲”典故所在。
从石鼓书院调回城南书院当山长,这似乎算是平调,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汉王已经忍受不陈士雅了。
几乎不用细想,但凡石鼓书院的学子,还有衡州本地的士绅,基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位陈山长,之前可是仗着自己湖南名士的身份,公开对大汉的学府制度排斥抨击,言辞颇为激烈。
因为大汉此前一直没什么反应,反而让这些学子士绅们误会了,误以为大汉会顾及他们的舆论所想。
可谁都没想到,大汉不动则已,一动就是釜底抽薪,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城南书院,三大书院的山长全部换了一遍。
这要放出的政治信号已经很明确,不要再跟汉王继续唱反调了,学府制已经是板上钉钉,再怎么排斥抵触也改变不了,反而还会让汉王心生厌恶。
没看三大书院的山长,那可都是湖南当地的大儒名士,一个主动请辞准备回乡养老,另一个强制调回长沙事实上归养。
山长一换,没有动刀子抓人,三大书院的学子,还有长沙、衡州二府的读书人,瞬间全都老实了。
能老实多久不知道,反正这一下没了带头冲锋的大儒,这些学子读书人暂时翻不起什么大风浪,可以给大汉的新学府稳步发展的时间了。
逛完了石鼓书院,聂宇又游览一趟定天皇宫。
这处皇宫是吴三桂当年称帝时所建,整体搭建的非常仓促,就连琉璃瓦片都凑不出来,只能用漆料去染。结果在登基当天下雨,导致漆料都被雨水冲刷,闹出了天大笑话,也暴露了“吴周”的得位不正和天命虚弱。
现如今,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沉淀,宫殿主体已经破败不堪,但还有一些殿阁建筑群可以看到,而且没有遭受太大破坏。
实在是这里是吴三桂称帝的地方,就算康麻子说吴三桂是伪帝叛逆,那也没有官员敢在伪帝的地盘改造官衙。
聂宇会来这里游览巡视,就是在于有不少官员给汉王上奏,认为汉王应该修复衡州的定天皇宫。
吴三桂是三姓家奴不假,可他建造的定天皇宫,到底是按照真皇宫的规格来建的。所以可以先把衡州皇宫修复,把这里改造为汉王的行宫,同样定天二字寓意也很好,可以顺势改衡州府为定天府,寓意大汉将来平定天下。
聂宇简单逛了一圈说道:“把这里全部推倒了,改建成民居吧!”
陪同的赵志杰一愣:“大王,这可是皇宫建筑……”
聂宇笑道:“什么皇宫,不过就是一介三姓家奴建的伪帝宫殿而已。不仅透着小家子气,而且还颇为不吉利,孤可不敢在此久住,拆了改建民居,福泽百姓,也算是那三姓家奴还债了。”
赵志杰顿时敬佩道:“大王英明,不贪奢皇宫享受,真令臣佩服之至!”
“……”
聂宇没有多言,说他不贪奢是真的,但也是他看出来了那些文官的心中所想。
上奏请求修复衡州皇宫,无非就那么两种心态:
第一种,希望他这汉王能尽快踏出那关键的一步,那么他们作为臣下,自然也能水涨船高。
第二种,他们更实在,既是希望汉王踏出那一步,还希望汉王能干脆定都在衡州,再不济也是在此建个行宫,能在湖南登基称帝什么的。
聂宇能抽出时间来看看,既是在给文臣面子,同样也是他好奇这处后世早已看不见痕迹的衡州皇宫,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
聂宇在衡州停留三天,接着坐船一路继续南下。
过了耒阳县,船队在沿岸的灶头镇码头停靠。
又休息了一晚,翌日改走陆路。
聂宇坐在马车上,他的后续行程就是去大汉的几处主要银监矿场,都巡视看一圈下来。
这些产银的银监矿场,可都是大汉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根基命脉。既关乎到了大汉的军事,还关乎到了大汉的经济,白银不光能在商城采购无缝钢管和压缩干粮,还能用于铸造钱货资币。
大汉现在已经是伪清眼里的反王割据政权了,双方明面上的贸易早就断绝了。伪清那边的一切物资、钱货都被官府切断,物资这些聂宇自己能解决,可钱货资币就得自己去铸了。
这样也正好,大汉都已经称王建制了,继续还用伪清的乾隆通宝,确实不太像话。
银监只是统称,不光负责采矿冶银,同样也在试铸大汉的首批官制铜钱。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