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校尉 - 505.第502章
“而这宝庆府就是其东渡的路经地之一,相传这位罗汉在此地讲经说法,建了一座道场,就是这天龙寺。”
“传闻里面就供奉着一颗佛骨舍利!”
“佛骨舍利?”陈渊听到这个字眼出了声,不由侧耳,突然联想蕲自己曾从那头从西方净土而来的金翅大魔手中得到了一截指骨,起了兴趣,“仔细讲讲,这东西可有什么来历。”
公孙羊却苦笑道,“老奴也只是道听途说,喜欢看些杂文广记,偶尔听到这一传闻,具体不知真假,而且此等传说之物,岂是老奴能探究的,故此不清楚。”
他之前说书时,走南闯北,每到一处就爱收集一些当地的奇闻轶事,古老传闻,而且天龙寺在附近民间的传闻很多。故此听说过这天龙寺的消息。
不料他不知道,有人却知道佛骨舍利为何物。
“神都大狱里就有一块佛骨舍利!”
说话的人是副监察使勾越。
“舍利子,乃是佛门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乃是佛门大神通者涅槃之物,最起码也要像将军这般,踏入龙虎,才有可能所得。”
说到这,勾越大脸微微正色,看了公孙羊一眼,
“而佛骨舍利,不知道阁下是不是听错了,舍利间也是有区分的,舍利能称佛骨,那说明涅槃的是一尊佛,这是传说中的天人存在。这种等级的东西,如果这天龙寺有,必不会在朝廷中籍籍无名,我巡天司也不可能不知道。”
他这意思很明显,这传闻应是假的,如果天龙寺有佛骨舍利,必不会他们也没听过,也不知要引起多少人窥探。
而公孙羊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监察使说的没错,确实,这传闻还有一半没讲完,传闻前朝覆灭时,天龙寺遭难,有人屠掉了天龙寺,并一把火烧了,寺中的那枚佛骨舍利就此人间蒸发,不知去向。而现在的天龙寺是那场劫难后重建的。”
“此中颇带些神秘色采,所以这个传闻在下记忆深刻!”
确实,西方净土,罗汉东渡,佛骨舍利,灭寺惨案,前朝旧事,单独拎出来一个都是神秘感很强的元素,这种传闻确实能为天龙寺添上几分神秘面纱。
“勾大人刚才说,神都大狱里就有一块佛骨舍利?”陈渊的注意被勾越吸引过去,眉头一动,带着探究。
“此等绝世珍稀之物,又是为何在大狱里?”
勾越见陈渊问起此事,眉头犹豫了一下,但也就是一下,此等秘辛虽说不轻易对外人言,但他听来的也只是只言片语,话赶话说出来也不打紧,其神色变得有些郑重起来。
“巡天司底下有一座大狱,身在其中的都是天底下极凶的存在,妖魔鬼怪精,五浊俱全,有从地底下挖出来的不死生物,有无法毁灭,能制造一场灾难的一块血肉.各种不可思议的存在被镇压此处。”
“那块佛骨舍利在大狱中,自然是因为其邪性,被镇压此中。”
“根据记载,这块佛骨舍利邪性的很,不管心中多大罪孽,接触久了,就能将人度化,六根清净,遁入空门,无情空性。”
“人有七情六欲,如果六根寂灭,成了一块石头,等同杀生,斩掉自我,那还有什么意思。”
“而且,每一个与其接触久的人,都妄想把这佛骨舍利吞进去,融化自身,记载中出了几桩事,后来结果无从知晓,而且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后来此物就被镇压在大狱深处,被层层封锁,就算在满是凶物的大狱里面,也是禁忌之物。”
陈渊听得这位副监察使讲述,眼中光芒流转。
听其描述,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能听得出来,这大狱里面镇压的东西个个相当邪性,他都闻所未闻,看来蜀地终究只是这片天地的一个角落,需要多出来走一走,见识一下。
至于佛骨舍利这种物事,显然神秘非凡,不是什么善茬。
“听了勾大人这么说,看来如果真遇到此物,还是不要轻易沾惹的好。”
“西方所谓的净土,本将来看,怕并不是那么安生。”
他说这话时,眼神冷漠,意有所指。
八部魔国和西方净土的联系不浅,所谓的佛家八部众正蠢蠢欲动,屡叩边关,齐天大将一直镇守那里,根本抽不开身,上次传信来,那边战场似乎局势越来越紧张。
迟早有一场大仗要打!
徐少卿和勾越也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对视了一眼,深以为然。
也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随后店小二讨好的声音传来,
“客官,您几位的酒菜来了!”
而就在陈渊几人用餐之时,客栈外的宽阔大路上,一队人马沿街穿行。
两行护卫三十来人,个个骑马,手持制式刀,身穿白外褂,内衬皮甲,个个精气神足,看起来就不好惹。这些人护卫两边,中间是一辆朱红马车,装饰华贵,一看就是富贵显赫人家。
马车穿街而过,街上行人似乎认识这是谁的车辇,纷纷避让开来,随后伸起头来看那朱红马车,引起一些骚动。
特别是其中一些青年,忍不住用身子挤开热闹的人群,眉眼飞动,投去仰慕的目光,似乎想看清楚马车中的人长什么样。
“那就是府台千金的马车啊!”
“听说府台千金姿容绝世,温婉贵气,尚未婚嫁,听说州府许多世家公子,达官贵人,连门槛都踏平了,想获得这位千金青睐,却没有人能俘获芳心。”
“其人久居深闺之中,也不知道多少青年才俊想一睹芳容却不得。”
“真是让人好奇!”
“.”
人群中有窃窃私语声响起,张望那朱红马车,带着敬畏,仰慕,好奇。
有些青年公子甚至故意表现,吟风弄月,故意将声音弄得大些,以求吸引马车中人能被吸引注意,看上一眼,但车帘一动不动。
这时,当这队人马经过望仙阁这家客栈时,右侧随行的一位护卫正时刻注意路边的人群时,不经意扫到了这家客栈侧边停放车马的栏厩,注意到了几匹银马。
那银马浑身皮毛犹如鎏银之色,马鬃如云,刹为漂亮,在栏厩的马匹中显得鹤立鸡群。
这位护卫对这种银马记忆深刻,之前在官道上见过,追之不及,速度奇快。
其眼睛微微一亮,立马提缰来到朱红马车旁,身子微俯朝里面的小姐传话,
“小姐,之前您让属下在官道上追的那辆马车,属下方才看到了。”
这话一落,马车侧边的帘布微微掀开,
“哪里?”
声音清丽,不带一丝杂质。
“就在望仙阁客栈。”
不料,马车两边都是张头的行人,里面的女子并没见到。
而这时,路边看热闹的人群惊鸿一瞥,看到了里面女子的脸,兴奋惊呼一声,
“我看到了!”
随后,就是一阵骚动。
马车旁的护卫见状,厉眼一扫,手上的刀弹出刀鞘,直把几个家伙吓了一跳,脖子往后一缩,不敢噤声。
而车帘很快放下,里面的女子没有继续张望,只有声音从里面传来,
“回府先,只是一件小事,不要引人注意,你事后去探探那辆马车的人,谁唱的那曲,问问就好,不要滥用权利惹人不快,也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
“是,小姐!”
后面,这队车马继续行进,一路来到一座建筑厚重的宅院后门,这里高门大院,有兵甲看守,看起来颇为不凡。
后门,有一大堆人出门迎接。
莺莺燕燕,都是些女子,丫鬟,嬷嬷,二三十号人,都身穿锦绣。
“小姐回来了!”
一群人一窝蜂地迎到马车前。
接着,朱红马车的门帘打开,里面先是弯身走出一位身穿绿萝裙,眉目娇俏,身材娇小的丫鬟。
随后,这丫鬟下了马车,伸出手来,娇声喊道,“小姐1”
很快,在大家的注视下,车帘轻动,沉香木串相撞,发出细碎声响,绛紫色蜀锦广袖率先探出,随后月白缠枝莲纹襦裙曳地,金线织绣的宝相在裙摆上绽放,随着女子足尖点地的动作,摇曳生姿,茜色披帛自肩头倾泻而下,隐约可见其上用孔雀羽线绣的双蝶纹样,栩栩如生。
女子长尾束发,没有任何点缀,只有一根红丝带束着,面容珠圆玉润,黛眉如远山含黛,眼眸似秋水映星,唇角微勾,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空谷幽兰的气质间点缀着贵气。
一群嬷嬷,丫鬟,如众星捧月般将女子围了上来,齐齐俯下身子行礼。
而女子则从人群中走出,对着几位风韵犹存的,身着富贵的妇人一一委身行礼。
“娘亲,二娘,三娘.”
“女儿出门拜访友人回来了!”
声音温婉,又带着一丝俏皮。
而那为首的妇人,一身黑金色蜀锦,头戴翠玉步摇,眼角带着岁月的痕迹,看着眼前的女儿,带着宠溺的笑,扶起女子的双手,摸了摸对方的手清瘦没有,
“玉儿好好回来就好!”
说着,这妇人看向女儿身边的丫鬟小翠。
“小翠,等会去账房领银钱,给这次随行的分赏!就按照每人之前的月例下发。”
“是。”
而这时,旁边的几个妇人也热情地围了上来,
“玉儿这次访友好像清瘦了。”
“走走走,三娘我可是让下人备上了你最爱吃的菜肴,得好好补回来。”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似乎透露着对女子的喜爱,但那细微表情里,却带着些许讨好,甚至恭维。
这时,却见叫玉儿的女子面对几位姨娘的嘘寒问暖,却是张望着门后,她看向自己的母亲,
“母亲,姑奶奶呢?”
“每次我回来,姑奶奶都在的。”说着,语气有些小失落,还有些着急。
其母见她这个模样,知道她与姑奶奶感情深,叹了一口气,“你姑奶奶旧疾复发,在后院休养着。”
这话一出,女子当即提起贴地的裙子,就朝着后门冲了进去,显得很是担心。
“小姐”
“小姐!”
一群丫鬟,嬷嬷赶紧跟了上去。
其母看了,哎哎喊了两声,“你回来,先要见过你父亲的。”
见喊了几声,没什么作用,只能叹了口气,“算了算了,她从小被她姑奶奶疼大的,再说老爷也不会说什么。”
而此时,在这座府院前面,一座满是书卷墨香的偌大书房里,一位身穿朱红飞禽官服的男子坐在桌前,
下面有一位身穿黑衣白褂,手扶官刀的人单膝跪地。
“大人,府君那边派人来信,今晚天龙寺与太白洞天的弟子在城墙对战,保持着外松内紧,府军那边会维护城墙那边的秩序,想让咱们衙门这边注意城内秩序,怕有人趁乱生些事端。”
堂上所坐的正是宝庆府台李巡!
这位宝庆府台点了点头,“此事本官与府君已事先商议过,你去下面安排人手,敲响暮鼓之后,将衙门的人都派出去,主要盯紧西城。”
“是!”
这位差人得了令,立马起身,躬身扶手后退几步,随后转身出了书房。
处理这一桩事毕,这位宝庆府台皱了皱眉。
这些江湖门派比斗,最是棘手,特别是这次两个宗门弟子的来头都不小。
一个是隐世洞天弟子,一个是号称天龙寺百年来最有天赋的佛子!
两个对于宝庆府来说,都是庞然大物。
所以他们府衙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还得小心伺候。
不仅给人家提供场地不说,还要发动兵马衙门差人去维持秩序。
如今府城内,有不少外地来的人来看这场热闹,其中许多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生怕不出事。
侠以武犯禁,这些人最不服规则束缚,难免会生出事端,他和本地府君就因为此焦头烂额。
李巡眉头皱着,突然耳边一动,出声,
“后院什么动静?”
“回大人,是小姐回来了!”
李巡一听,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起了身,开了门,脸上有了笑容。
他已经有半月没见女儿。
只是他出门没几步,一个急匆匆的步伐打断了他。
只见衙门都尉急匆匆过来,
“总兵来信!”(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