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北平围城开始 - 第292章 庆功
第292章 庆功
“小滑头!才去对面多久,就学会了踢皮球!”
即將走马上任的“张局”连连点指著面前的年轻小伙,略一思付,便抽出一张空白登记表来。隨手往桌案前一摔,身子往椅背上一靠、翘起腿来,也不解释、只言简意咳的一指一一“写。”
一支崭新的“华孚牌金笔”骨碌碌滚动到纸页上,正压在卷首处“华北公校”的字样上。
何金银不疑有他、提笔就写,舔饱墨水的华孚钢笔使起来手感极佳,笔触不停,屋內一时间只剩下“刷”的纸页摩擦声响。
这般反应倒是让一肚子话憋嘴边的张队很不习惯,直到这张写满內容的登记表又重新推回来,这才轻轻瞪了何金银一眼,细细“审阅”过一遍,確认无误,
这才弹指轻轻一掸,將登记表慎重的收入一个专用档案袋內。
“倒是比之前写的报告通畅...回去等消息吧。”
眼见著何金银敬过一礼、转身就走,身形將將要走出办公室大门时,张队稍显“气急败坏”的声音这才响起:“回来!就不好奇自己的前途么?”
及时转身的何金银报以“”一笑:“那上面不都写了么?『华北公校第一期学员申请登记表』...”
“让你写你就写!前面是个火坑,让你跳你也跳啊?”
何金银眨眨眼、口吻轻快:“您还能害我不成?公总大院里谁不知道,我是您的兵!”
张队低声笑骂两句,神色逐渐恢復平静:“真要是我的兵,这会你小子就应该在对面大院里擼起袖子跟著打群架呢..:”
不等何金银开口解释,张队面色一肃:“月底庆功,公总的请功表我已经看过了,你的级別往上提了一级,副排升了正排。虽说十年的津贴也比不上你小子现有的身家,可眼下毕竟不是在战场上,不能火线提拔,得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
又一指装著登记表的牛皮纸袋,开口解释道:“华北公校,前身是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马上就会成为一所专门培养公安战线千部的院校。二月时才从石家庄迁入北平,七月才在西便门外白云观里安了家...”
张队说到“干部”两个字时著重咬了咬字音,何金银自然明白,他募然回想起自己七月时用命搏来的那张《华北步兵学校毕业证书》,当时张队似乎就曾隨口提过,今后如果有类似於早年抗大那样的机会,可以直接打申请、待遇不会差又是“华北”:..不知从何时起,自己身上已经深深烙印上了“华北”的標记“...训练班只办了两期,第二期学员今年八月份才正式开学,现在还在培训期间,就算插班你也赶不上进程。明年一月,计划正式对外招生,到时候就不止是华北了,东北、华北、华东、山东,天南海北、人才济济,这一期学员可只有五百个名额..:”
“咱们华北只有一百个名额,第一时间我就想到了你小子!能文能武,就是生的晚了些,踩上个尾巴...不过按你这年纪,也该去念念书,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张队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何金银面前,替他整了整脖领处鬆开的纽扣:“去了,不准丟我的脸!”
“是!”
“走吧,回去跟谁也別提,十二月再来找我拿入学通知函。”
“是!”
眼见著何金银迟迟不动,张队又一瞪眼:“不满意?別不知天高地厚,从华北公校念出来,那就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人才!你的这些个『师兄师姐”,
四下里都是抢著要!出来级別、职务都得跟著升..:”
何金银面色抱报,连连摆手:“不不不,满意、满意!我就是想问问,要去学习多久?等毕了业,咱公总还能要我不..:”
张队一瞪眼:“说的什么糊涂话!华北公校还是训练班时,战火未消,一切从简、从速,第一期学员三个月就毕了业!第二期预计明年你们入学前毕业,为期半年!眼下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摸索阶段,教室、教师、课程,摸著石头过河..”
在何金银期待的目光中,张队稍一犹疑、最终答道:“做好脱岗半年的心理准备!”
“是!那个.:.您还没具体答覆我,搁这公校念完书...咱公总还能要我不..”
被消磨没耐性的张队一指大门:“都说了『脱岗”、『脱岗”!滚!”
“屁滚尿流”的何金银再没了来时的匆忙,回去的路上一直反覆琢磨著这所“华北公校”。自己对这所学校的概念只来源於张队刚才简短的介绍,有心回公总大院找多爷这位“包打听”打探一二,可张队刚才明確下过“封口令”
西便门...白云观?
一所打著“公安”金字招牌的院校,竟然可怜到挤在一所...道观里?
心事重重的何金银就这么渡过了他在四九年十月的最后几天,各项工作有条不素的进行著,“王黄色”与“草绿色”的小摩擦依然不断,但也只维持在私人层面,也算是一种“默契”:
十月三十一日,旧历九月初十,被撕下的黄页上写著“今日,宜:会亲友、
出行、赴任。”
这一天,公总推迟已久的庆功会终於召开,各个分局都有代表与会。从下午两点开始,一直到入幕时分才结束。因为人数过多,不得不改在露天会场举办,
气氛热烈、喜气洋洋。
何金银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公总大典保卫人员之一,披著一团簇新的大红、上台领奖。除了级別往上提了一级,还有一枚“大典保卫”奖章、一只“派克金笔”、一份货真价实的真皮笔记本作为奖品纪念。
台下分別多日的孙大圣,早早就以“新政协临时保卫大队”的身份上台领奖三次。此时亦是带著来不及卸下的大红,端起何金银那台“伊士曼柯达”洋相机,记录下了何金银在这个年代的第三张独照。
“荣哥儿,看这里!”
“咔嘧!”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大会结束后,后院小礼堂,单独举行了一场“欢送晚会”,过了今晚,罗局、郑朝阳、白玲同志等等第一批“先行军”,就要出发了...
从北平...奔赴五湖四海!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