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北平围城开始 - 第325章 鼓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5章 鼓楼
    北平中轴线上,沿景山北望,次第坐落著一大一小两栋歇山重檐、绿琉璃瓦样式的古建筑,便是钟鼓楼。
    与城內大部分歷史建筑命运相同的是,鼓楼现隶属於东城区文化馆,规模稍小些的钟楼则被教育局下属单位徵用,组织群眾丰富日常文化娱乐活动。
    故宫、文庙、太庙...比比皆是,恰应了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六月天气,已进夏暑。鸣蝉已经不知何时悄然爬上树梢枝头,“知了~知了~”的叫声肆意宣泄著,可鼓楼附近的鸣蝉声却怎么也敌不住乌决决人群的嘈杂声。
    如果从天空中鸟瞰,就会发现以鼓楼为圆点,南至什剎海、北到鼓楼大街、
    西起后海、东经南锣鼓巷,人群从四面八方自发往这里聚集,熙熙攘攘,形如正月十五赶庙会一般。
    “哟!老少爷们儿您快瞧!鼓楼真的『著了”嘿!”
    顺著好事者手指的方向瞧去,就见鼓楼二层的重檐飞角之上,正有一股“黑烟”凌空而立、直窜起五六米高,愈往上方,黑烟的轨跡愈淡、形状愈散,直至消散於无。
    若只是单纯的失火走水,倒也不至於引得北平百姓如此兴师动眾。
    奇就奇在,莫说是冒起黑烟的楼顶一角,就是纵观鼓楼建筑上下,全无半点火光、亦无一丝烟燻火燎的味道。既然一无明火、二无死灰,何来烟柱?奇也,
    怪也!
    如此景致,自然有人评头论足、喷喷称奇,当然,也肯定少不了所谓的“风水言论”、“识言语”。
    “前有石狮子流泪,今儿又有鼓楼冒烟儿,我说什么来著,天人感应!说不准就是地龙翻身、天降流星的前兆!”
    “石狮流泪、鼓楼生烟...北平城,要乱!”
    隨即就有不明就里的“好奇宝宝”围拢上来,只听得“闯王如何如何”、“辫帅如何如何”的相似故事在人群中接连上演。相较於这些个窃窃私语,更多人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实处。
    “谁要是有洋人那种单长筒、能瞭高、能望远的玩意儿,咱说不得还能瞧个清楚。可这离的这么远、距离又那么高...晴喷喷,为难、为难!总不能跨著飞机从天上看吧?”
    “鼓楼得有...十丈高?还是十五丈?且不说有没有那么高的梯子,就算是有,谁敢就这么爬上去?”
    人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直到特行科一眾人抵达现场时,现场至少已经聚集起了上万人。
    何金银边往鼓楼方向挤、边心中暗自牢骚,“行百里者半九十”这话一点不假,十几人规模的小队撒进这一万来名围观群眾之中,任你警哨吹破、嘴皮磨烂,挤进去也得小半个钟头.:.效率严重低下不说,还容易因迟生变。
    就在他暗暗焦急时,人群中一直留意著“鼓楼生烟”这一奇景的好事者再度开口一一“烟散啦!烟散啦!”
    整条街巷为之一证,何金银也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隨著人群抬头望去,却见刚才还隱约可见几分轮廓的“黑烟”募的一下消散於无!鼓楼那座重檐歇山顶上,再度恢復了寧静,除了湛蓝的天空当作“背景”,哪里还有半点黑烟的影子?
    隨著围观人群逐渐散开,特行科一眾人终於和文化馆的同志匯合。
    “昨天就好像隱隱约约有那么点影子,但任谁也没在意,只当是眼。等到今天,就有围观的群眾忍不住好奇心敲门打听,我们这才注意到这一现象..:”
    “.::文化馆只是在这里过度,目前只接了根电线,一应设施简陋。从我派人外出求援,到您几位同志来,中间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却已经聚集了上方人围观.:”
    文化馆的负责同志一副十足的书呆子模样,厚厚的镜片显的与细薄的镜架子极为不搭配,因为重心失衡的缘故,时不时的还会顺著鼻樑往下滑动,对方却浑不在意的模样,全心全意的配合特行科的问询工作。
    “...鼓楼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因为是阁楼造型,没有外置楼梯,內部也只有两道木梯,可以直达二层外沿,但楼顶的飞檐向外凸出了三尺距离,导致梯子无法受力..:”
    何金银眼眸微眯:“里面上不去,从外面上的话...鼓楼有多高?”
    “咳嗯...四十六点七米。”
    面对这个翔实的数据答案,何金银与刘科对视一眼,心中同时“咯瞪”一声。二楼无法搭梯子,难不成.:.真要造一架將將要到五十米长的木梯?且不说技术上能不能做到,单就时间上也根本来不及..:
    两人沿著鼓楼內部木梯拾阶而上,一番巡逻无果,情况果然如文化馆的同志所说那般,因为高度差的问题,梯子在二楼根本无从下手,內部也没留有任何通往屋顶的道路。
    “荣哥儿,上回国旗杆子那事儿你还记得吧?消防队那七辆水车,带云梯的、最高也就能搭到十四五米的高度..:”
    刘科愁的直嘬牙子,猛地一拍大腿:“要不...咱特行科还是请『保定刘老爷子出马吧?”
    咱別羊毛总逮著一支成么.:
    吐槽归吐槽,但何金银也能理解,如果没有更合適的法子,说不得真就得请刘一手老爷子二度:::不对,三度出山!
    “报告!这位就是鼓楼生烟最早的目击者之一!”
    来人是位京味十足的老大爷,根据他自我介绍,是后海这一片某条住家胡同的管院大爷,思想积极,很乐於配合调查工作。对於亲眼目睹的“鼓楼生烟”一事,大爷提起来面上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嘴!您几位是没看著,最先吶,晴空一道霹雳,叫人眼前白光一闪,鼓楼顶上重角飞檐的两颗兽头嘴里.:.慢慢升起了一股很浓的黑烟!这黑烟也不隨风飘摇、也不直上云霄,就这么绕著屋顶两颗兽头打转儿.::”
    “...我原本还想制止来著,但是一帮臭屁孩子看热闹不嫌事大,满大街著『不好了、不好了,鼓楼冒烟了』,一传十、十传百..:”
    “不到半天工夫,就惊动了整个北平城。也不管是什么五行八作、士农工商、回汉两教、推车挑担的、卖煤卖炭的、卖米卖面的、卖葱卖蒜的、卖烧饼油条、卖茶叶鸡蛋的..:”
    原本还满怀期待的何金银一捂额,这位大爷.:.態度很积极!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