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 - 第109章 丰收
第109章 丰收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里胡哨的魔法,也没有什么內力武功之类的东西,当然所谓杀人技那种东西也確实有,但是在成建制的军队面前,一切都会变成粉。
武安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早接触到的就是战爭,所以他再见到那些歷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时总会很平淡,他很清楚,再牛的王侯將相,最多也不过就是一刀的事情。
权力,尤其是兵权,是绝对不能让给其他人的。
武安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加深类似的理解,尤其是今日。
前几天他跟著天后参与了一次小型朝会,主要解决的就是对吐蕃方面的问题,当时天后也有点不大满意吐蕃人开出的价码,所以暗示了一下侄儿。
武安当时想都没想,隨口道:“要是你们真心想求和,就把文成公主给我们还回来再说。”
这种条件要是放在中原割据时期,基本上就是最大程度的羞辱和不死不休,武安只是想羞辱羞辱吐蕃使者。
但吐蕃人似乎一直对联姻以及和亲有自己的理解,结果几天后就到武安面前说人过阵子就给您送到边关。
武安还记得自己曾经在歷史教材上看到唐代歷史时,看到最多的名字其实不是什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是文成公主,因为考试里头专门要考。
相比於掌控周兴狄仁杰之类的升迁贬謫,又或者是带著成千上万禁军横行霸道,都比不上文成公主这件事给武安的感触。
他坐在东內苑的宫门外头,看著站在甬道两侧那些被冬雪覆盖了三个月的桃树,今日又爆出了新枝绿叶。
风吹万里,今日送春入长安。
“武將军。”
一名女官来到武安身侧,轻声细语道:“天后请將军入东內苑议事。”
当著外人的面,天后的脸面是必须要捡起来的,武安一边点头应下,起身后,宫门內外数百甲士立刻跟著转身了,武安隨意摆摆手,里头有人会意,只带了数十名甲士跟他入內。
等到了殿门外,甲士们在外等候,武安缓步踏入殿內。
“母后找我?”
“吐蕃那边真把文成公主给送了回来,现在又逼著问我们什么时候谈和。”
“拖著吧。”
武安开口道:“河西传信回来说,已经派了数万兵马向西追击噶尔钦陵以及不愿意臣服大唐的部族,等把那些逆贼的首级送回长安,到时候再谈和也不迟。”
天后低头看著奏疏,没有立刻回答,因为已经是开春,为了节省炭火钱,天后先前就吩附不用再按时设置各处的暖炉。
昨夜下了一场春雨,殿內此刻却是一片冰冷,武安没有坐在那儿乾等,起身让宫人去抱来炭火,自己亲自跪坐在炉子旁边生火,然后抱著暖炉放在天后身侧。
感觉到了暖意,天后抬头看著他伺候炉子,终於缓缓道:
“先前你和朝中其他人都觉得本宫不懂兵事,但现在本宫也要问问你,你我都是坐在殿內一句话就决定数万將士去留,为什么你现在反过来又要这般?”
本宫动兵就是不懂兵事妇人之见,为什么你现在又要提出同样的建议?
“在开战之初,母后说要动兵四十万,臣清楚,既然您那么说,必然会倾尽兵力与吐蕃人决战,但您的目的是为了泄愤,是为了替自己的女儿去挣出一个体面,也是为了证明给那些朝臣看,您能撑起大唐的天下。”
武安放下炉子,重新回到天后面前坐下,仿佛没看到对方的脸色,认真道:
“至於说事后国家和朝廷乃至於天下百姓会怎么样,您並不在乎。”
天后认真沉吟片刻,淡淡道:
“你不也是一样?数万大军追击出去,一旦战败,就等於是在这场大捷上抹了黑点,
你却要为了几个首级,逼著本宫去说服整个朝廷。
,
“只要噶尔钦陵一死,这场大战才算真的收尾,这样,才算是对得起已经战死的那些將士。”
天后知道这个人名,也认可这个吐蕃人的本事,但她还是觉得让二十万军队陈兵边关就为了等这个人首级的举动,未免有些过於可笑。
“本宫只能答应你再等半个月,等到了时间,本宫就会下令立刻撤军休战,巩固战果,接下来的事情就让兵部和三省操心。”
唐军攻灭了吐蕃人留在青海的大半主力军队,筑起一座又一座京观,相应结果就是大量的部族和土地重新回到了唐人手中,甚至是唐军兵锋尚未抵达的地方,都已经有人打著旗號准备开始喜迎王师了。
好在无论是裴行俭还是黑齿常之都不是满脑子只会打仗的人,裴行俭在前线安抚受降,黑齿常之则是被调回到部州准备后方屯由之事。
“儿臣已经让人统计过了,从青海周边到鄯州之间,至少可以开垦八千顷耕田,如果收成顺利,每年最少可以给朝廷增收一百五十万石粮食,至於说青海本身,则是已经探查到了大量可以开採盐矿的地点。”
如果只是苦寒之地,自然没必要为了一点虚名就费大代价驻军,这是朝堂上的正常观念。
武安也有自己的想法,其实就算是苦寒之地,只要有其他层面上的价值,也应该驻守一些军队和百姓,虽然听上去不讲人情,但那是为了方便后世爭一个“自古以来”的大义。
產粮,產盐,都已经估算出了一个大概可靠的数目,光是这点就足以说服朝堂上的人。
天后嘴角扯出一个笑容,轻声道:
“这数目,是户部尚书帮你算出来的吧?”
武安默默点头。
其实这数目是他根据在史书上的记载,再加以相关资料估算出来的,不算困难,
不过话又说回来,
要是能藉机让裴炎帮忙分担一些火力,似乎也不错。
“裴公有大才,精於政务,长於理財。”
天后又好气又好笑,心想著得敲打敲打这个莽夫,要不然他还真以为人家肯跟他分享利益。
裴炎是什么出身,你文是什么出身?
“一张嘴就是夸他,你怎么不乾脆说让他来做这大唐的宰相?”
武安沉吟片刻,回答道:“因为儿臣也想做母后的宰相,为母后分忧。”
天后一时竟然无言以对。
“你做了本宫的宰相,那还有谁来做本宫的武將?”
大非川。
茫茫多不知道数目的吐蕃军队一大早就已经兵临此地,正所谓,越是穷就越要讲究和撑体面,有些暴发户一旦没落了,就再也起不来。
放眼望去,从南到北尽皆是吐蕃人的军旗,三百里大非川下,至少有二十里连营。
讲道理,吐蕃人和论钦陵一开始只是出现了一个极小的判断错误。
但开战初期,唐人仿佛连之后的日子都不打算过了,足足二十二万铁甲西征,瞬间把这一点小错误放大了无数倍,最终就是靠著这一个缺口莽穿了全局。
如果是以前,依旧是五万甚至是十万唐军,那论钦陵依旧可以慢慢等,但今日在他面前的不是李敬玄,而是从少年时期就混跡在军中的裴行俭。
说一千道一万,输了就得认。
骄傲的唐人原本只需要你跪下来认错就能放过你,但现在他们踩著一座座京观走过来问你认不认错,那態度甚至有些跃跃欲试,似乎还打算继续往西打!
如果一座高原就能决定战场胜负,那北方的大漠,辽东的雪山,南方的毒瘴,唐军都有理由去失败。
吐蕃人国內不管怎么叫囂或是如何互相安慰,但他们所有人都很清楚,自己害怕了。
今日的谈判便是如此。
隨著约定的时间即將到来,吐蕃人的营寨打开,一道道马蹄声撼动大地,旌旗如龙,
拱卫著文成公主的车架开始出营。
在吐蕃国內虽然没有中原那样的三纲五常,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尊重这位大唐公主的,她本身在吐蕃国內的地位也不低。
但逻些等城池里头最近正在闹瘟疫,有些吐蕃大臣便借著这个机会,赶紧把文成公主送了过来,理由就是怕她老人家得病,顺带著请她帮忙出面讲和。
但吐蕃东部边关的大小贵族们却私底下引以为耻,
这是你们唐人嫁给我们家祖上的公主,她就是我们吐番的女人,凭什么要给你们送过来?
一时间,两国边军颇有些彼此咬牙切齿的意味。
成百上千的骑兵翻身上马,在將领们的高吼声中策马出营,身后尘土滚滚翻涌成浪,
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吐蕃骑兵在此刻狂奔而来。
文成公主坐在马车內,心情沉重地听著车厢外的人喧马嘶,那位老嬤则是开口道:“这是要立威。”
就算战场打输了,这谈判场上的气势可是半点不能落下。
我承认输了,但请你看看今日大营外的千军万马,不要小瞧了我们吐蕃人!
一轮烈日之下,尘浪渐歇,当跑在最前面的那队吐蕃骑兵停下战马的时候,有人愣了一下,然后赶紧策马转身,冲回中军报告。
“殿下,请。”
一名吐蕃將领正恭恭敬敬地站在车厢外,开口道,文成公主搭住他的手侧身离开马车,这时候,不远处有人跑过来,凑到那个將领耳边说了几句。
將领神色微变。
“怎么了?”
文成公主心里嘆了口气,同为唐人,她也觉得今儿个的谈判根本不可能一帆风顺。
那种傲气,在中原传承了千年,在唐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吐蕃將领懦了一下嘴角,不知道该怎么说。
天明云开,山川之侧,一轮红日悍然高升,照耀东方。
万千吐蕃族旗停下脚步,
在他们对面,
则是有一名黑甲大將策马缓步而来,等走到吐蕃人的视线范围之內,他摘下兜整,声音顷刻间压过了万千旌旗。
“大唐左驍卫大將军黑齿常之,在此恭迎文成殿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