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常茂,能有什么坏心思? - 第24章:臣、请旨彻查淮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元璋一边转动大拇指上的玉扳指,一边瞥向常茂,“郑国公,你弱冠之年,岂能犯下如此大罪?若是有人胁迫,儘管开口,咱为你做主。”
    朱元璋的意思,可谓不言而喻。
    毕竟,常茂不过是个弱冠之年的少年郎,纵使有些轻狂莽撞,可哪来这般天大的胆子,搅出凤阳这桩惊天大案。
    而在朝堂之上,诸多老臣亦是暗自思忖,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若无背后势力撑腰,绝难掀起如此风浪。
    所以,朱元璋此言,分明是在暗示,常茂要么是在顾忌什么,不敢道出实情,要么就是遭受了背后势力的胁迫,身不由己才深陷其中。
    可常茂仍是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直视朱元璋,“陛下圣明,臣绝非受人胁迫。”
    “此事皆因臣年少轻狂,肆意妄为,放纵家丁在凤阳胡作非为,酿成大错,罪在臣一人,与旁人无干。”
    淮西勛贵们听闻常茂这般回答,心中瞬间百感交集,犹如汹涌的潮水,在胸腔中翻涌不息。
    毕竟,常茂咬定是个人所为,这番担当,確確实实如同一场及时雨,救了淮西勛贵们一命。
    因为,他们心中都明白,若常茂在这朝堂之上,將背后错综复杂的关係网和盘托出,把各位勛贵牵涉其中的恶行一一揭露。
    那朱元璋盛怒之下,整个淮西勛贵集团必將遭受朱元璋的雷霆之怒!
    可有一点,令淮西勛贵们,甚至连唐胜宗都深感困惑,那便是常茂究竟为何要一人独揽所有罪责?
    常茂虽涉足凤阳贪腐案,可真正的主谋並非是他,而是他那些位高权重的叔伯们。
    而淮西向来有“同气连枝”的行事作风,此次將常茂牵扯进来,也是出於这一考量。
    他们想著,即便事情败露,眾多权贵牵涉其中,朱元璋总归要有所顾忌,毕竟“法不责眾”是自古以来的常理。
    那在淮西勛贵的眼中,眾人抱团,凭藉开国之功,总能在这场风波中寻得一线生机。
    但常茂的举动却完全出乎眾人意料,完全是一肩扛之!
    可常茂如此大包大揽,虽然让淮西免受责罚,但势必会招致朱元璋极为严厉的惩处。
    虽然,常茂贵为郑国公,可毕竟年少,且所犯之错在朱元璋眼中关乎凤阳民生、大明根基,绝不是一句轻描淡写的“年少轻狂”就能敷衍过去的。
    果不其然,朱元璋的目光瞬间如同一把锐利的鉤子,紧紧锁住常茂,那眼神仿若能看穿他的五臟六腑。
    久久凝视之后,朱元璋终於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威势。
    “常茂,你以为仅凭你一人大包大揽,將所有罪责揽下,朕就查不出这背后的真相,揪不出其余涉案之人了么?”
    顿了顿,朱元璋又是微微眯起双眸,眼中闪过一丝寒芒,继续,“朕自布衣起身,歷经无数艰难险阻,才打下这大明江山。”
    “而这一路走来,朕什么风浪没见过,什么阴谋诡计没识破过?”
    “再者,凤阳之案,关乎民生,关乎大明根基,谁也別想矇混过关!”
    朱元璋的话在奉天殿內悠悠迴荡,每一个字都仿若重锤,敲在眾人的心坎上。
    淮西勛贵们听了,个个心中一惊,原本稍稍放下的心,又再度悬了起来。
    毕竟,他们深知朱元璋手段狠辣,心思縝密,绝非轻易能糊弄过去的。
    就在这剑拔弩张、气氛凝重得几乎要凝固的时刻,刘伯温身形一动,沉稳地向前一步踏出,看向朱元璋,“陛下,臣刘基,有奏。”
    这一声打破了殿內令人窒息的沉默,剎那间,所有大臣的目光,都是齐刷刷地匯聚到刘伯温身上。
    淮西勛贵们见刘伯温突然出列奏事,心中皆是一紧,目光瞬间如鹰隼般锐利,阴鷙地齐齐射向刘伯温。
    这个老东西一出场,绝对是落井下石,藉此机会打压淮西勛贵。
    朱元璋神色淡然,微微抬起右手,轻轻摆了摆:“诚意伯,但讲无妨。”
    “臣奏请陛下,严查、彻查,绝不姑息!”刘伯温双手抱拳,身姿笔挺,清朗的声音在奉天殿內掷地有声地迴荡。
    此言一出,奉天殿內瞬间掀起一阵波澜。
    淮西勛贵们脸色骤变,原本阴鷙的目光此刻几乎要喷出火来,他们紧咬著牙关,心中的愤怒与寒意交织。
    毕竟,在眾多勛贵眼中,刘伯温这寥寥数语,恰似一道无情的催命符,明晃晃地要將淮西勛贵集团往万劫不復的深渊里推。
    这其实,就是刘伯温见凤阳贪腐案事发,便迫不及待地煽风点火,妄图借朱元璋之手,打压淮西。
    让朝堂局势朝著对刘伯温有利的方向发展,就如同在熊熊烈火中又添了一把乾柴,火势瞬间愈发凶猛。
    “臣请奏,彻查!”太常寺卿吕本神色严肃,一步踏出,声音坚定有力,在奉天殿內迴荡。
    御史大夫陈寧,紧接著再度出列,抱拳朗声道:“臣请奏,彻查!”
    一时间,朝堂之上,“臣请旨,彻查!”的声音此起彼伏,诸多大臣纷纷站出。
    文官们大多义愤填膺,认为凤阳贪腐之事严重损害了朝廷的根基,必须严惩不贷。
    部分与淮西勛贵素有嫌隙的武官,也趁机落井下石,想要藉此机会打压对手。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汹涌的潮水,在奉天殿內匯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衝击著在场每一个人的神经。
    常茂目光扫过那一眾慷慨激昂、纷纷请旨彻查的大臣,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更是心中暗忖,“好一个一方有难,八方落井下石。”
    更可笑的就是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实则不过是想藉此机会打压淮西,为自己谋取利益罢了。
    果然,在这波譎云诡的朝堂之上,从来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李善长亦是一步从容迈出,身形微微前倾,面向朱元璋恭恭敬敬地微微拱手,:“陛下,老臣请旨,彻查凤阳一案。”
    而李善长这一开口,恰似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原本因大臣们纷纷请旨而喧闹不已的奉天殿上,顿时为之一静。
    眾臣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李善长身上,眼神中满是惊讶与疑惑。
    要知道,李善长身为淮西勛贵的老大哥,在朝中位高权重,与眾多淮西勛贵关係盘根错节。
    凤阳贪腐案中,淮西勛贵多有牵涉,那在重臣看来,李善长理应想法设法维护淮西的利益,至少也不会公然支持彻查。
    可如今他却主动请旨,这著实出乎所有大臣的意料。
    就连刘伯温也是微微皱起眉头,心中升起一抹不好的预感。
    毕竟,面对淮西勛贵这群莽夫,刘伯温可以从容应对,但面对李善长这个老狐狸,刘伯温可没有十足的把握。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